历史上夷陵之战发生的时候,曹丕为什么不去参战?

  众所周知,张武元年(221年),刘备出兵攻打东吴,夷陵之战爆发。那么曹丕为什么不参加历史上夷陵之战呢?以下有趣的历史编辑将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孙权知道刘备出兵的消息后,多次向刘备求和,但刘备不允许。孙权不得不以全国的力量作战,并向曹魏称藩,以避免两线作战。曹魏的侍者刘烨认为,孙权说诸侯是被情况迫的,这不是他的初衷,所以他建议曹丕趁机出兵攻打吴栋,以防将来发生麻烦。

  宜大兴师,径渡江袭其内。蜀攻其外,我攻其内,吴之亡不出十月——三国志·《傅子传》引用刘烨

  然而,曹魏时期也有人认为,他们应该出兵支持被称为附庸的东吴,并借此机会一举吞下蜀汉。司空王朗认为,他应该先坐在山上观察虎斗,相时后移动,以达到一举无余的最终目的。权衡后,曹丕决定采纳王朗的建议,坐在山上观察虎斗,选择机会行动。

  夷陵之战持续了一年多,最终以刘备击败白帝城而告终。在此期间,曹丕一直保持不动。即使他知道刘备犯了连营700多英里以拒敌的禁忌,孙权也无动于衷。换句话说,曹丕并没有采纳任何人的建议,而是在这场战斗中保持中立,观察成败。


  这场战争是东吴和蜀汉之间唯一的战争 一场大规模的战斗是打破三国鼎立平衡的绝佳机会,可能一生只会遇到一次。但曹丕为什么要放弃这个绝佳的机会呢?

  如果曹丕抓住这个机会主动出击,他能改写历史吗?历史没有如果,但我们可以根据历史资料中的相关记录进行客观分析,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不攻打蜀汉:成功率太低

  如果曹丕想攻打蜀汉,只有两个可行的计划。其中一个计划是通过夷道进入东吴南郡。如果采用这个计划,就意味着曹军将回到南郡,孙权永远不会同意。因此,这个计划是不可行的。

  方案二是通过秦岭六道险道进入汉中。秦岭六道险峻异常,易守难攻,方案成功率极低。此外,曹操在汉中战役中遭遇大败,失去了宗将夏侯元,这让曹丕至今心有余悸。因此,这个计划不在曹丕的考虑范围内。

  据史料记载,曹丕在位期间曾三次南征东吴,但从未主动进攻蜀汉。换句话说,他的目标一直是东吴,而不是蜀汉。他这样做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但进攻蜀汉的成功率太低,这绝对是原因之一。

  不攻打东吴:怕重蹈赤壁之战的覆辙

  如果曹丕选择南征东吴,也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其中一个计划是从合肥南下巢湖,然后攻击助须坞。然而,比曹操强的人也遇到了四越巢湖的尴尬。曹丕的军事能力不如曹操。要成功突破湿须坞并不容易!

  第二个计划是从襄阳南下江陵,与刘备攻打孙权。顺序是先夺取荆州,然后东下夺取扬州,这与曹操当年的进军路线相同。然而,该计划的风险很大。

  曹丕南下江陵后,形成了与刘备攻打孙权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孙权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弃江陵,退守陆口和夏口。这样,形势就会逆转,刘备在西,孙权在东,曹丕被夹在中间。不幸的是,曹丕和刘备此时已经成为皇帝,但刘备认为曹丕成为皇帝是篡夺湮灭汉朝,窃取神器的行为,而他成为皇帝是为了延续汉佐。因此,他们不。

  虽然孙权被迫称为曹魏的附庸,但他非常鄙视曹丕,并评价他是一个叛逆、丑陋、推荐奸诈、窃取王位的人。此外,孙权知道曹魏是东吴最大的敌人,所以他不能把狼引进房间,让曹丕进入江陵。

  因此,为了保护自己,孙权只能以荆州为筹码,说服刘备一起攻打曹丕。虽然刘备认为关羽以报复的名义攻击吴,但他的真正目的是夺回荆州。因此,他没有理由拒绝孙权。这样,赤壁战争的情况就会重现,曹丕也会重蹈父亲的覆辙。


  综上所述,虽然刘烨的建议听起来无懈可击,但存在上述潜在风险。因此,曹丕拒绝了刘烨的建议,并在夷陵战争期间拒绝南征东吴。

  结语

  刘烨的建议从大臣的角度来看绝对是一个好政策。然而,如果我们站在曹丕的高度,我们会发现这一建议存在致命的漏洞,实施起来风险很大。因此,在夷陵战役期间,曹丕选择了安全的策略,不攻蜀,不攻吴,而是坐山观虎。

  事实证明,曹丕的选择是正确的。曹魏成功地在蜀汉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虽然他不会死,但他从繁荣到衰落,进入了下行通道,并成功地瓦解了孙刘联盟。可以说,他一举两得。

  由此可见,曹丕的军事才能虽然不如曹操,但实力不容小觑。他是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绝对不逊于被曹操誉为孙仲谋生孩子的孙权。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