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行动是怎么回事?到底意味着什么?

  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焚烧书籍,杀害了460多名囚犯。历史上被称为焚烧书籍和儒家思想,也被称为焚烧诗歌和书籍,坑术士。下面有趣的历史小边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公元前213年,秦朝首都咸阳举行了一场非常特别的宴会。

  后世史书上没有记载宴会的目的。可能是因为一个特殊的节日,也可能是秦始皇一时兴起,想招待那些建立秦朝的英雄。总之,这一天,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当时咸阳几乎所有的高级官员都在场。

  皇帝请客吃饭,这种事情自然不能粗心大意。有资格参加宴会的大臣们感到非常荣幸。宴会真正开始后,秦始皇也让以下相关部门做了很多工作,让大家吃喝。所以这个宴会绝对是一个国宴级的宴会。

  这样,喝了三轮酒后,气氛变得越来越和谐。秦始皇看着下面那些赞美自己的大臣,忍不住飘飘然。

  此时,秦始皇已经47岁了。经过一生的大部分奋斗,秦始皇横扫了六国,完全统一了中原。此外,北方的匈奴人已经回到了草原上,南方的百越人也被秦始皇征服了。至于中国,秦始皇也完成了书籍、汽车和轨道的改革,使这个庞大的帝国从外到内完全统一。

  然而,没有人想到的是,当每个人都喝醉了,气氛越来越和谐时,一个不恰当的声音突然出现了。

  据说当时秦朝仆射周青臣,正在给秦始皇拍马,赞美秦始皇的英明神武。然而,就在这时,一位名叫淳于越的大臣突然站起来骂周青臣,说周青臣太奉承,不知道怎么劝秦始皇。

  淳于越的话瞬间让原本和谐的宴会气氛变得尴尬。原本骄傲的秦始皇此时觉得自己下不了台。然而,接下来,淳于越所说的话更是惊天动地,直接让秦始皇的愤怒值爆炸。

  在愤怒地谴责了周青臣之后,淳于越主动提出,秦朝的制度从根本上是错误的。它不应该实行县制等制度,而应该效仿古人,继续使用周朝制度,如分封制。

  淳于越当时说的是正义和严格的话,因为在他看来,他这样做是正义的,敢于直言不讳地告诫皇帝,帮助皇帝纠正他的错误。但淳于越没想到的是,他的话彻底激怒了秦始皇。它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还点燃了一个巨大的火药桶。

  春于越说完这些话,虽然秦始皇的愤怒值已经满了,但并没有马上发泄出来,而是直接打电话给满朝文武,暂停宴会,让大家讨论春于越的话是否合理。或者更准确地说,秦始皇是让大家讨论秦朝是应该实现分封制还是县制。

  最后,在秦始皇的领导下,很容易得出结论:分封制根本不适合秦朝,秦朝还是要实行县制。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因为接下来,秦始皇直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系统焚书。除秦国历史法律和各种科技生产书籍外,所有其他书籍都被烧毁。咸阳国家图书馆将收集这些焚烧的书籍,而民间完全不允许私藏。

  此外,一年后,秦始皇下令处死所有欺骗他的儒生和方士。据史书记载,当时咸阳有460多名儒生和方士被秦始皇下令直接杀害。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

  在中国历史上,焚书坑儒无疑是最重要的文化毁灭行动。这种焚书坑儒的行动直接导致先秦时期众子百家的许多经典被彻底摧毁,从而从人类文明中消失。但与此同时,后人对焚书坑儒有很大争议。而且这些争议持续了2000多年,至今仍存在。

  那么,淳于越为什么要在这次宴会上说那些话呢?为什么秦始皇这么小气,只是因为淳于越说的话反应这么大?对于当时的秦朝来说,焚书坑儒意味着什么?

  要说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秦始皇刚统一六国时开始。

  公元前221年,随着秦始皇派兵打败齐国,战国七雄中最后一个强国倒下,秦国完全统一了世界。随着秦国统一中原,一些新问题开始逐渐出现。

  例如,国家制度问题。

  秦朝之前,夏、商、周三个朝代都以分封制为国家制度。在分封制度下,诸侯各有封国,但需要服从天子的命令,按时向周天子贡献,帮助周天子守卫领土。周天子只需要直接管辖一个小地方,不需要统治一个庞大的国家。

  然而,这种分封管理方法显然存在很大的隐患。一旦天子直辖的王室衰落,其他诸侯国将逐渐脱离天子的控制,然后进行混战,最终争夺新的最强者,取代以前的天子。

  春秋战国时期之前,其实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因此,在统一世界的过程中,秦朝吸取了上周朝的教训。自秦穆公时代以来,秦国就开始想办法杜绝分封制的后果,直接在下面设立县,然后国君直接派官员管理。

  在秦国高层的有意防范下,秦国有功的大臣和秦国君的儿子都无法从秦国领土中分离任何领土。他们可以享受各种财富和头衔,但不能直接管理一块土地。

  正因为如此,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秦国君直接控制的领土面积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到了秦始皇这一代,秦国终于有能力彻底消灭其他诸侯国,真正统一整个中原。

  在统一世界的过程中,秦国一直在使用类似的县制来防止国家分裂。顺便说一句,县制不是秦始皇或李斯凭空创造的,而是历史上许多人逐渐发展的结果。县和县这两个行政单位,基本上都出现在春秋中期。他们最初出现的原因是加强诸侯国君的直辖权,杜绝分封制可能带来的后果。

  当然,在秦始皇这一代,秦始皇彻底系统化了这一制度,然后开始向全国推广。

  县制无疑是秦国统一世界过程中最有效的制度。这一制度,能有效保证秦国君的权力不会衰落,秦国也不会分裂,不会出现三家分晋等事情。因此,在秦国扩张的过程中,反对‘郡县制’的声音并不大。因为每个人的利益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吞并其他诸侯国。由于县制有助于这一结果,那么大家自然不会反对。

  然而,当秦始皇真正统一世界时,县制和分封制之间的对立问题又开始出现。这个问题的核心是秦朝的内部利益不一致。对一些人来说,分封制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好处。这样,他们自然反对实施县制。

  一开始,反对并不是特别大。然而,随着秦始皇统一世界的时间越来越长,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实施分封制对他们更有利,所以他们开始加入反对者的行列。

  在这些反对者中,人员组成实际上相对复杂。六国的老贵族、秦朝统一世界的英雄和秦始皇自己的亲戚实际上都在这个群体中。因为对他们来说,如果他们实行分封制,他们可以获得一块封地。从那时起,你可以躺在信用簿上几代人。如果实行县制,他们只能继续为秦朝努力工作,以换取良好的待遇。

  说白了,这是一个利益问题。

  事实上,许多传统儒生也是如此。虽然这些儒生没有资格获得封地,但他们学到的各种知识基本上都是基于分封制。因此,这些儒生与其说是捍卫分封制,不如说是捍卫自己的知识和道德,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当然,更多的人支持县制。因为分封制肯定会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的混战,但县制可以保持国家统一,避免这样的战争。战国时期的混战后,秦朝人反战情绪很强,支持县制的人不少。

  但这样,问题就更大了。

  如果一个国家有两种对立的想法,而且这两种想法有很多支持者,那么很容易导致国家的分裂。所以秦始皇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可以派出精锐的秦国军队征服那些强大的诸侯国,用强大的统治机器统一衡量和文字。但他不能用武力来改变每个人的想法。

  直到宴会。

  在这次宴会上,淳于越的话相当于引爆了所有的矛盾。虽然以前有很大的争议,但还没有放在桌面上。淳于越的公开演讲完全指出了这一矛盾。此外,这相当于一个信号。如果秦始皇这次处理不当,秦朝高层将围绕这一矛盾完全对立。

  秦始皇显然无法接受这一结果。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秦始皇才会让大家讨论县制和分封制的利弊,以及秦朝应该实施什么制度。秦始皇本人支持县制,所以讨论的结果自然没有其他可能。接下来,秦始皇利用自己的权力消除了所有反对县制的言论。

  这就是秦始皇当时想烧书的原因。秦始皇的真正目的不仅仅是焚烧书籍,而是因为书中有提倡分封制的东西。只要这些书还存在,支持分封制的思想就不会被切断,所以秦始皇必须烧掉这些书。

  秦始皇的做法自然简单粗暴。但与此同时,这种做法自然引起了许多文化人的不满。对于当时的许多学者来说,这些书是他们生存的基础,也是他们所有知识的来源。因此,秦始皇焚烧书籍后,自然会从心底反对秦始皇。

  正因为如此,从此,一些极端的儒生和方士开始诽谤秦始皇,说秦始皇是暴君。此外,当时秦始皇正在追求长生之道,所以很多方士借此机会愚弄了秦始皇。一年后,秦始皇发现自己被骗了,被这些人在背后议论,自然勃然大怒。因此,在此之后,秦始皇果断下令所有诽谤和欺骗自己的人。

  这就是所谓的坑儒。真正处死坑儒的不是所有的儒家学者,而是那些诽谤和欺骗秦始皇的人,这与他们是哪所学校无关。

  这是历史上真正的焚书坑儒。焚书坑儒其实是两件事。

  回顾整个焚书坑儒事件,不难发现焚书坑儒的真正目的其实是实现国家统一,防止分封制的后果再次出现。但与此同时,这一行动对古代文化史来说确实是一场灾难。从那以后,许多先秦经典确实失传了。

  至于淳于越本人,史书上没有记载后来发生了什么。虽然淳于越引爆了这一矛盾,但他并不是一个关键人物。史书上没有记载淳于越后来被秦始皇杀害。但在那个关键时刻,淳于越的话确实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淳于越引爆的火药桶最终爆炸的结果,不仅影响了整个秦朝,也使封建时代的统治者更倾向于选择郡县制度。从这个角度来看,淳于越是一个永恒的名字。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