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灭吴之战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公元279年11月至280年3月,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直接取建业(今南京),一举灭东吴,实现统一。下面有趣的历史编辑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分享。

  公元279年11月,晋武帝派兵20多万,分六条路攻打东吴。第二年2月初,在攻克丹阳城(今中南湖北省归归东)后,他突破了吴军横断江路的铁锁铁锥,船行无阻。后来,他俘获了吴西线指挥官和都督孙欣。在东线战场上,东吴丞相张伟率领3万军队渡过长江迎战,被晋军击败。晋军立即作出决定,挥手指向建业。吴军惊恐懦弱,不战而降,士卒听到消息逃跑,于是东吴宣布灭亡。这场战斗,西晋准备周密充分,善择战机,兵分多路,水陆并进,发挥强大的水军作用,临机果断,一举获胜。吴主昏庸,防务松弛,士兵离心,缺乏统一对策,导致节节失败。晋灭吴后,东汉末年以来分裂百年的中国复归统一。

  背景

  公元263年魏灭蜀后,三国鼎立几十年。曹魏的政权落入司马昭的父子之手。两年后,司马昭死了。他的儿子司马炎废除了魏皇帝曹宏,自立为皇帝。他改名为晋,历史上被称为西晋。形成了晋吴对峙的局面。

  司马氏建立西晋王朝后,根据原魏蜀,控制了全国大部分县;东吴沿江为国,只有荆、扬、交三州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即长江中下游、岭南。双方接壤数千英里,战争经常发生。自公元269年(西晋泰五年)以来,晋武帝司马炎一直计划消灭东吴,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而改善内政,发展农业,积累粮食;一方面,他选择了将军,建造了建筑和船舶,训练了水军。最重要的是编练水军。西晋军队有50万人,但缺少水军,面对汹涌的长江,虽然武骑千群,无用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司马炎命王军在益州(州治在四川成都)造船,治水军数万人,克服了晋军的弱点,大大增强了实力。东吴跨江南北,战争少,经济军事实力相当强。军队总数为23万,尤其是水军,船舶5000多艘。然而,东吴国君孙皓并没有修复内政,暴虐荒淫,导致人穷财筋疲力尽,上下离心;他依靠强大的水军,依靠长江天险,戒备松散 。此外,主将陆抗死后,部分分散,中晋离间计,取代名将西陵都督张政,削弱西线守备。这种情况无疑对晋灭吴非常有利。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