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挥霍30万银两,却无心帮助拮据的杜甫,其原因何在?

唐代诗坛上,李白以挥霍三十万银两而著称,然而却在杜甫面临拮据之际无心相助,这似乎成为了一段不容忽视的历史插曲。李杜二人同为盛唐诗坛的巨匠,却在财富与慷慨之间产生了迥异的表现,其原因究竟何在?

前言

提到大诗人李白和杜甫,在中国历史的诗词界也算是家喻户晓了,就连小学生都能背下几句诗篇。而诗词在我国的文化中占有很大一部分,并且很多诗句描写的都是平常人家的日常生活,特别是李白和杜甫两个诗人的诗句,诗中带有那么一点豪放自然的美感,其实在古代时的李白是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而杜甫却是一位贫穷潦倒“落榜生”。

但有人就会问,李白和杜甫是属于知音好友,那李白为何不救济一下穷困潦倒的杜甫呢?

李白挥霍30万银两,却无心帮助拮据的杜甫,其原因何在?

杜甫和李白

李白挥霍30万银却是为了公益慈善

李白出身于商人家庭,而其性格属于年少轻狂的类型,经常和人一言不合就约架的那种。

但他的父亲却很疼爱他,对待李白也是非常的豪气,公元725年,李白出门要去远行,他的父亲怕他在外面受苦,就给李白拿了30万银。李白当时年少轻狂、挥金如土、并且视金钱为粪土,刚到也扬州城不久就将钱全部败光。说其挥霍还真没用到不当的地方,都是看到路上一些乞丐或者穷人家的孩子,他就把钱给捐给穷人。其实这也不算是败家,毕竟是为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就这样的善举换来了他的第一任妻子许氏,而许氏家族当时是名门望族,则第二任妻子是当朝宰相的孙女。说实话,真没看出李白这撩妹的技术还真就可以。

其实李白的文笔就不用说了,曾经也是一个想步入仕途的青年,曾经还进入翰林院当过侍从,但因为他的心直口快得罪了杨贵妃和高力士,就放弃仕途云游四方。

李白

杜甫两次科举考试落榜,最后云游四方

杜甫其实出身于官宦家族、名门之后,但经过之前的几代为官逐渐落寞。直到杜甫父亲的那一代,就已经变为了一名小小的官吏,只能维持家里日常的开销。而杜甫为了贴补家用,就在24岁那年进行科举考试,没想到最终落榜。但杜甫也在京城大约生活了将近10余年,也曾担任过七八品的小官吏,但他看不惯官场的勾心斗角,就放弃仕途开始了贫苦的云游四方生活。直到后期杜甫的父亲患疾去世,他也没有了经济支持,所以就开始过上了贫苦的生活。

说到这,就有人会提之前的问题,李白和杜甫不是知音好友吗?为什么不帮忙扶持一把呢?

杜甫

两位大诗人都已江湖漂泊且自身难保

李白当年确实是挥土如金,但两人虽是好友,却生前相聚时间并不多。查阅文献发现,他们只是在公元744年到公元775年,有那么短时期的相遇。那时的两个人都是过着江湖漂泊、生活潦倒的日子,曾经辉煌的李白已经身无分文,也就无法再帮助好友杜甫支援经济了。

李白和杜甫

结语

不管怎么说,两位诗人给中国诗词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诗词确实是我们国家文化的一部分。现代教育中对于诗词也大力推荐,在学习中不仅可以了解历史知识,更能剖析古人的一些行为,当然这也是教育孩子文笔的一种方式。虽然现代诗词大多人欣赏不了,但也不影响现代诗词的存在,就像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意境就非常深刻,也是本人最喜欢的现代诗词。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