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杜牧:初夏乱石穿青苔,白石一念秋堂坏。长安碧树近高楼,大明高台画眉眠。

初夏,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乱石上,青苔在石缝间茂盛生长。一块块洁白的石头仿佛在述说着岁月的沧桑,一念间秋风瑟瑟,大明高台上的画眉鸟轻轻地闭上了双眼,沉睡在碧树的阴凉之中。这一幕景象仿佛是一幅古老的山水画,细腻而静谧,将人带入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之中。

文/顾无

【引觞漫谈】

之前读到过这样一个观点:“杜牧这个人,写诗基本离不了女人。”

的确,生在晚唐衰世,一个王朝即将走向末路的年代里,文人们已经看清了自己的命运和王朝的命运,也做不出什么扭转乾坤的事情,所以很大一部分,埋头进了脂粉堆里,纸醉金迷,聊以消遣度日。

青楼,的确也是杜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给他的诗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一点是我们不能否认的。

他写的政论文,军事主张都有见地,他的咏史怀古诗也多有脍炙人口的作品。

但不知怎的,说到杜牧,我始终最先想到的,还是他的“十年一觉扬州梦,卷上珠帘总不如”,他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他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似乎这才是杜牧风格的代表。

当然,话也不能这么说,不能因为在一个领域的成就而否定他在其他领域的建树。只是这个风格的诗作,给我的印象格外深刻罢了。

经典杜牧:初夏乱石穿青苔,白石一念秋堂坏。长安碧树近高楼,大明高台画眉眠。

【临其诗境】

今天要欣赏的一首诗,本质上是一首咏史怀古的作品,但杜牧也在其中加入了女子参与的痕迹,既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内容,也加深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诗的背景在金谷园,在魏晋时候,那里是一代富豪石崇居住的地方,他的财富几乎可以与国家抗衡,关于他的故事流传下来已经很多很多,这里就不再列举。

我们只看一个例子,王嘉《拾遗记》中说到:“石季伦(崇)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就是说他将一些名贵的木屑削成碎末,铺在床上,让自己喜爱的姬妾们一个个从上面踩过去,能够不留痕迹的人,就赐给她真珠。这样的奢华让人望尘莫及。

之所以提到这个例子,其实还与下文的诗歌赏析有关,为什么呢?

我们来往下看。

【经典原文】

金谷园

唐代: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条分缕析】

诗的题目就叫做金谷园,大概是杜牧有一次经过了金谷园,从当时的衰败之中看出了前朝曾经兴盛的影像,再加上周围杂乱却生机勃勃的景象,强烈的对比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又想到了发生在其中的莺歌燕语,儿女情长,于是感慨所至,写下了这首诗。

第一句在写景中夹杂了自己的主观议论。

曾经的繁华事,终究还是随着时间散去了,那些曾经飘荡在此处空中的芳香尘屑,终于也是消散无踪了。

然而,所谓物是人非,斗转星移的过程中,总还有一些无情的见证者。流水仍如当年,慢慢地穿过园林,慢慢地流淌着。花花草草们,也随着自然规律一年又一年的焕发着生机,好像根本没有在意到这里曾经发生的物换星移的改变。

对于它们来说,金谷园的兴盛与衰落,都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吧,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根本不值得被记住。

第二句仍旧是写景,相比于第一句,体现了时间和场景上的变化。夕阳西下,暮春的东风吹过,鸟儿在树枝上叫着。

本来是一幅很正常的景色,然而杜牧在这里用到了一个“怨”字,马上把全诗的格调变成了悲伤沉重的色彩。这也为第四句的情感做好了铺垫。

晚春傍晚的落花啊,飘摇而下的身影像极了当时的坠楼人。

坠楼人也是当时很著名的一个故事,正是此事导致了金谷园的败落。

石崇美妾,名为绿珠,当时的权贵向他索取绿珠,石崇不答应,逼到极处,绿珠为石崇坠楼而死。

这里用落花来比喻绿珠,也是有深意的。

一是落花、美人在属性上的相似,这也是引起作者感慨的地方。

另一点,落花之落,是因为暮春的东风,而不是出自自主的心愿;绿珠之死,也是因为外界的压迫,而非自己的意愿。

这里表现的,其实是女性不能自主的悲剧命运。

诗的4句全是写景,看似没有抒情,可作者的感慨全寓在景色之中,成为了本诗很大的一个特色。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