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哪些杨家将的小说?为何在明万历年间就突然消失了?

  为什么明万历时期杨家将的小说突然消失了?明朝杨家将的小说是什么?以下有趣的历史小边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杨家小说的突然消亡一定与社会的重大变化和人为操纵有关。傅爱民先生在《明代杨家将小说的发展与播州杨家族》中进行了详细的演绎。他认为,这一切很可能与万历21年(1593年)至29年(1601年)明朝政府摧毁播州土司杨应龙有关。

  历史上,广州位于贵州遵义老城,有杨家将的另一条血脉。明初,广州杨氏发展到顶峰,得益于明政府的大力支持。

  朱元璋派兵征南,播州杨氏审时度势,在各地司中率先来回,为明朝顺利实现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明太祖对播州杨氏特别宽容,给了他们很大的自主权。除了不向播州征税外,朝廷还允许他们拥有自己的武装。

  杨的土司越来越强大,许多朝官也害怕三分。在紧急情况下,政府不得不从广州征兵抵抗外国侵略者。在拥有军事和经济实力后,广州杨开始关注家庭的地位和声誉。

  在此背景下,明初大学士宋连(1310-1381)的《杨氏家传》出版。这本书是为了追溯广州杨氏的祖先,巧妙地证明他们是宋代杨家将的后裔。

  元末明初,借助各种艺术风格的广泛传播,杨家将风靡全球。附会名门可以让广州的杨获得更高的威望和荣耀。借助宋连的口碑,其可信度和含金量更高。

  宋连是明初最有影响力的文臣,朝廷的礼乐制度大多是他制定的。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称赞他为“今日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是宋连的杰作。

  宋连的号召首次提出了“驱逐胡俘、恢复中国、立纲陈纪、救济人民”的理念和口号,反复强调讨元北伐是为了“追逐胡俘、消除暴乱,让人民得到自己的位置,让中国感到羞耻”。这些思想确立了明军讨伐元军的正义主题,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样一个重量级人物在广播杨家族的传记,对建立和提高杨家族的声誉具有重要意义。

  据《杨氏家传》报道,播州杨氏一世祖杨端原籍太原,与杨家将代表杨业同族同宗。唐末,乾符三年(876年),杨端应募入伍,随军击败占领播州的南诏政权,成为当地酋长。他的后人杨昭从来没有孩子,恰逢杨延昭的儿子充广到广西当官。双方联宗通谱后,杨充广将儿子杨贵迁至杨昭。从那以后,广州的杨氏就是真正的杨家将军。

  历史上,广播州的杨氏也是众多英雄。在宋朝,他们为抵抗契丹和西夏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宋末,杨家将的故事成为抵抗元蒙入侵西南的主力军,得以继续传承和发扬。

  1206年,南宋宁宗时,杨贵迁的第六代传人杨灿要求北伐以雪为耻。虽然他最终未能成功,但他展现了广州杨的爱国精神。宋理宗时期,元人非常强大。杨灿的儿子杨价自愿请命,并在江南驻军。他势不可挡,威震敌胆,这使得北兵多年来不敢在南方犯罪。

  杨价死后,他的儿子杨文继续坚守广播州。杨文曾写过朝廷,并提出了三项御敌政策。他指出,元兵之所以能入侵南方,是因为他没有在城门外拒绝敌人。元兵攻占西南时,派兵北援四川,西救云南,为南宋危难的局面苦苦支撑。

  当然,《杨家传》的真实性一直受到专家学者的质疑。广州杨土司不在乎这些。他们明确声称自己是宋代杨家将的后裔,他们的事迹开始融入杨家将的故事。很有可能,他们还利用舆论宣传工具,用自己的力量将杨家的故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邀请宋连为自己的家庭进行修复是广播杨自我宣传和炒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步。虽然广播州偏向一方,但由于朝廷的关注,杨土司的孩子们可以全年都住在首都。据《明史》记载,洪武21年(1388年),广播州的后代进入太学,接受国家监事的指导。也许在那个时候,他们遇到了大学士宋连,并邀请他为自己的家庭传播。

  由于最受明太祖青睐的宋连愿意为杨家写传记,邀请一些文人、艺术家写和说唱新的杨家将并不难。对于明太祖来说,他也希望通过杨家宣传忠诚、孝顺、仁义,这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关于播州杨氏与杨家将关系的新发现,为杨家将故事提供了新的素材和方向,盘活了基本定型的杨家将故事。这些全新的节目因其鲜活的当代色彩在播州和北京广为流传。到目前为止,遵义附近仍有强烈的戏曲表演氛围,六郎城、六郎屯等方向的存在,是杨家说唱节目在遵义蓬勃发展的遗证。明初都城位于南京,后来编写《杨家府演义》的纪振纶就是南京人。

  明代杨家在小说中添加的许多新内容都有播州杨的痕迹,有些甚至可以在杨的土司中找到原型。播州杨的土司也叫杨文光。他是杨光震的儿子,也就是杨贵迁的孙子。

  广州杨文光经常统军攻打周边叛乱的南蛮酋长。他的征服策略不是盲目压制,而是善良和威望,类似于小说中最终释放的五国蛮王。杨文光还有一个叫文轩的兄弟。他很可能是宣娘的原型。在小说中,杨宗保的死与狄青派人刺有关,广州杨文光的祖父杨贵迁正是被川南酋长刺杀的。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明朝的杨家将小说比以前的杨家将小说增加了这么多新内容。新增的故事,如借木、偷马、女将军等精彩情节,都有播州风情。《杨家府演义》中多次出现与马有关的故事,尤其是孟亮三次偷马的情节,这也可能反映了当地风俗。

  虽然广州也生产马,但它们都是相对较短的“约束马”,不适合行军作战。然而,在当地生产茶叶时,他们经常用当地的茶叶换取西方的好马。这种茶马交换方式已建立于宋代。南宋历史学家李新川在《炎症成立以来的杂志》中记载,“一开始,赵广州夷地巡逻杨光荣,南平军10匹马”。

  据记载,罗罗部落酋长乞弟、阿永等曾与广州杨家作战的人都带着马进入市场进行交易。广州土司交换的良马多次向朝廷贡献。南宋时,为了支持抗金战争,杨灿向朝廷贡献了300匹马;明洪武20年(1387年),杨铿进入朝廷,贡献了10匹马。

  在小说中,杨文光在奉命取宝的过程中收到了三位妻子。他们都是小偷,性格泼辣大方。这种事情在广州附近并不少见,以争夺丈夫和妻子。广州杨在收服周边部落时,经常采取婚姻手段,通过“婚姻”使盟友关系更加牢固。小说中的杨文光隐约体现了广州土司与剧贼的婚姻和妻妾之间的斗争。

  由于播州的妻妾众多,虽然杨氏在继承权问题上一直强调“以继承权”,但家庭内部往往会因为妾的夺取而引发妻妾及其子女之间的斗争。最典型的是明代嘉靖时期发生的一件事:土司杨相爱妾,第一个儿子杨烈及其母亲张不服。历史上被称为“凶猛”的张,用计巧取兵,驱逐杨翔。大权旁落的杨翔,别无选择,只能离家出走,最后客死别乡。

  “十二寡妇征西”的对象是“西番新罗国”,原型也可以在播州附近找到。它反映了播州杨氏的夙敌罗罗族人。在广州西部广阔的川南地区,宋代被称为“罗氏”,即彝族的祖先。他们代代相敌,双方都在战斗。

  “西番新罗国”将军张奉国被称为“鬼王”,这也可以从当地找到。《明史》316卷《贵州土司传》中载:“贵州,古罗施鬼国”。罗人的习俗还是鬼。他们所有的宗教活动都被称为“鬼”,领导人被称为“鬼主”,他们居住的地方被称为“罗鬼国”。

  广州杨氏与西部居住的罗罗人发生了多次激战。杨贵迁之子杨光震曾协助泸州守将平叛,征服罗罗酋长乞弟。杨光震的儿子杨文光经常与罗罗人激战,结下世仇。南宋末,广州土司杨价、杨文、杨邦宪祖孙三代坚持宋统。杨价多次被征服抵御四川侵略的蒙古军队,杨文则辅助将军平服吐蕃各部。

  后来,蒙古大理国和乌江罗罗族人被降落到广播州。杨邦宪勇敢地拒绝了战争。当敌人半渡时,他在中流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小偷,活捉了罗罗族的大酋长阿苏。为了影响他们,杨邦宪知道理性和情感,历数罗族罪,在阿苏表示悔改后释放。从此,罗罗人降服了广州 。“六郎三擒孟良”、宣扬以德服人的故事,如诸葛亮七擒孟获,很可能也受到这些史实的启发。

  “十二寡妇征西”征集的“西番新罗国”既不是朝鲜半岛的新罗国,也不是西部边境的西夏。主要原型是播州西南部的“古罗氏鬼国”。当然,它也混合了征服吐蕃和蒙古军队的痕迹。

  在《杨家府演义》中,最终杀死鬼王的战争发生在河里。虽然鬼王有很多变化,但他仍然无法逃脱。最后,他被杨宣娘撒下的天罗地网盖住了。这条河应该是杨家将与罗罗人作战的主战场乌江的写照。

  杨家淡化了小说的现实主义色彩,突出了魔幻色彩。杨宗保也擅长法术,杨文广和部将魏化都能幻化人形。这种风格的变化很可能受到播州风俗文化的影响。当时,广播州基本上还处于部落氏族时代。部落领导人既是指挥官又是宗教领导人。在民族眼中,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无所不能的力量。在领土上呼风唤雨、念咒并不奇怪。

  此外,杨家在小说中增加了许多女将故事,这也与广播的习俗有关。虽然故事传说多为虚构,但总要有一定的灵感来源和生活基础,不可能完全凭空假设。宋代,女将参战的故事不能说没有,但与杨家将的关系太远,更不能形成杨门女将的规模。历史上没有杨门女将的传奇故事,宋元以前的戏曲也没有,明朝以后才大量出现,越演越盛。

  自洪武末年(1398年)以来,杨氏土司的亲家永宁土司的权力往往由母族豪氏控制。豪氏与杨氏的婚姻是少数民族部落,女豪频频出现。在播州地区由土司统治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较少,丈夫去世时妻子接任土司官员。妇女站在前台主持政务和军事事务的情况屡见不鲜。当时,播州附近的女土司官员经常被朝廷征服,她们也接受了有功的奖励。最著名的是与杨氏土司相邻的女土司秦良玉,以及上述女土司奢香、刘淑贞等人。他们的事迹在明代名扬天下,影响力很大。

  此外,杨家在小说中占据了很大比例,如皇帝遇险、十大朝臣被围、六郎被困在双龙谷等。这些新故事与明朝的一些历史事件密不可分。其中,大郎幽州为主赴难的故事与明朝正统时期英宗被俘、舍生取义的故事非常相似。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