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举行三大朝会时,锦衣卫与其他亲军一起承担什么职责?

  锦衣卫的职能是守卫值宿、侦察、逮捕和法庭监狱。锦衣卫首先是皇帝的保镖和仪仗队,由将军、队长和士兵组成。以下有趣的历史小边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将军最初的名字是“天武”,永乐改名为“大汉将军”。他选择了那些身材雄伟、勇敢的人作为宫廷卫士。队长和队长选择了没有犯罪记录的健康民间男子。队长负责卤水书和伞盖,队长举着金鼓和旗帜。

  皇帝出行、狩猎、亲征、祭祀等,必须有锦衣卫。仪仗队由将军、队长和力士组成。将军在前面,被称为大汉将军,由身材魁梧、外表威严的人担任。根据旅行的性质和规模,大汉将军的数量也在增加或减少,通常是数百或数千人,最多是1500人。大汉将军身着盔甲,肩上扛着一把大刀,骑着骏马,真的很有威望。然而,这位大汉将军只是个名字,不是真正的将军,而是以资壮观。

  除了这些仪仗队,前面还有负责开路巡逻的人,还有来回传递消息的人。这整套皇帝之旅都是锦衣卫做的。

  平日没有朝会活动时,各卫亲军分别值守皇城四门,只有锦衣卫将军在午门外昼夜守卫,共100人。午门是宫城的正门,说明锦衣卫地位很高。

  皇帝在奉天门(今故宫太和门)御门听政时,金衣卫堂的一名上官站在御座西侧,负责传旨。金衣卫将军129人,1000户2人,100户4人,分别守护在丹陛、御道、金水桥、奉天门广场的各个门前。此外,还有500名金衣卫校长,安排在午门内外,负责鞭炮和仪仗。

  御门听政,俗称上朝,上朝不在金銮殿(太和殿)上,而在金銮殿外的奉天门,早朝鼓响时,文武大臣便立在左右掖门外,待听钟鸣,就是从左右掖门而入,穿过金水桥,进入奉天门,在丹龙下立在东西两侧。

  是时候,皇室座位西侧有一名锦衣卫,他通常负责传递命令,并发挥了强大的作用。此外,在丹龙、皇家道路、金水桥、奉天门外广场两侧、叶门等场所,有129名大汉将军,1000户两人,400户,另有500名船长守在午门内外,一名警卫,两名鞭子和仪仗队。文武大臣从宫外一路走到奉天门,一路上都有各级锦衣卫守卫。

  每年,在正旦、冬至、万寿节三大朝会上,锦衣卫和其他亲军一起承担侍卫和仪仗队的责任。仪仗队有4000多人,其中锦衣卫多达1500人。朝会期间,锦衣卫离皇帝最近,随时服务,等待调度。

  由于仪仗队的功能,锦衣卫的衣服非常漂亮。由于元代礼服的风格,船长穿的官服在《长安客话》中被称为“鹅帽锦衣”,即用鹅毛装饰的帽子和色彩鲜艳的衣服。每当皇帝祭祀或巡游时,锦衣卫船长作为服务员,都应该穿着飞鱼服,腰上绣着春刀。飞鱼服是仅次于蟒袍的盛大礼服。官员只有在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穿。

  绣春刀又轻又短,除非皇赐,否则不能擅自佩戴。景泰年间,金衣卫指挥使和当值侍卫又被允许穿麒麟服,这是公、侯、伯、徐才有资格穿的礼服。当值时,锦衣卫大汉将军应穿戴饰有小旗的头盔和对襟的罩甲。盔甲有各种颜色,如金色盔甲、红色盔甲和红色盔甲。宫禁金牌和佩刀也挂在腰间,手里拿着金瓜或斧斧。现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出警入驻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锦衣卫官兵随驾胡从。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