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静作为唐朝开国功臣,为何最后身首异处?

  刘文静(568-619),赵仁,京兆郡武功县人,唐朝宰相,开国英雄。下面有趣的历史小系列会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我们来看看。

  杨迪皇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太原留守李渊带兵西入京师。第二年,他被称为禅宗皇帝,建立了著名的唐朝,历史上被称为唐高祖。

  除了著名的李世民,唐朝成立之初最大的英雄不得不说裴寂和刘文静。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后者,因为他们有很深的纠缠,所以他们一起说。

  有趣的是,他们一失宠于高祖,一得罪太宗,最终都没有得到好的结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事情必须从太原开始。

  杨迪皇帝登基后,开运河、征高句丽、巡游无度。一系列军国主义和不同情民生的行为掏空了隋文帝留下的丰富家庭背景。经历过南北朝乱世的各大家庭,早已习惯了江山易主的事情,抓住机遇,纷纷起事。

  大业十三年,全国盗贼遍地,烽火遍地,隋杨帝也被困在江都,进退维谷。

  唐国公李渊时任太原留守,太原古称晋阳,刘文静时任晋阳令,裴寂时任晋阳宫监。

  晋阳宫是隋朝杨帝的宫殿,有无数美女和金银。

  这三个人都是五十多岁的人物。那时候,他们应该是三个老人。谁会想到,正是这三位老人建立了一个纵横万里的唐朝。

  史书记载,刘文静“伟姿仪,有器干,迷人多权略”,用现代话来说,既有颜值又有策略,眼光也很独特。

  自从李渊来到太原,刘文静就觉得这是非凡的。当他看到李世民时,他更是惊艳。与汉高祖、光武帝等人物相比,他深相结纳,交往深厚。

  有远见的人总是从长远来看,总是在准备。不幸的是,刘文静和李密有婚姻关系。李密反叛后,他也被牵连下狱。

  是的,这个李密就是演义中瓦岗寨的那个李密。

  正是因为刘文静对李世民的欣赏,李世民也认为这个人可以讨论重大事件。他被捕后,他亲自来到监狱探望。刘文静高兴地分析了当时李世民的世界趋势,认为关中是空的。如果他在这个时候趁机进入,他可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成为皇帝。

  两人一拍即合,暗中部署,伺机起义。刘文静又担心李渊不从,于是把裴寂介绍给了李世民。

  没有别的,只是因为裴寂和李渊的友谊不浅。

  听了两人的计划后,裴寂也觉得机不可失。与此同时,裴寂还把晋阳宫的美人献给了李渊,李渊毫不犹豫地接受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李渊的心早就不把杨迪皇帝放在眼里了。

  他七岁时继承了唐国公的头衔。在南北朝的乱世中,他直到五十二岁才安然无事,胸中的权谋绝对是可比的。正因为如此,当裴寂对他说:“二郎密志兵马,想举义旗,正为孤以宫人奉公,怕事件和惩罚。”他会心一笑,说:“从此。”

  作为太原的留守人,李渊的儿子和下属的一举一动都必须清楚。即使他心中有皇帝的想法,他也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裴寂的话正是他的意思。

  之后,刘文静能见到李渊,给他建言献策,最有效的一点就是矫诏征兵,讨伐高句丽,闹得心慌,乱民益多。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裴寂和李渊的友谊有多深,他们之间没有顾忌,比如幸运的美女和叛逆的皇帝。因此,当刘文静称赞李世民时,裴寂一点也不同意。在裴寂眼里,李世民只是老朋友李渊的次子,即使将来继承爵位、帝位,也不能轮到李世民。也许他心里还认为李世民应该多和自己打交道,毕竟他在父亲心中的分量是很人能及的。

  我们也可以认为,自从太原出兵以来,裴寂和刘文静之间的差距逐渐显现出来。前者明显偏向老朋友李渊,后者更欣赏天纵之才的李世民。

  李渊对裴寂的爱是无法复加的,从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中可以看出。

  当时,李渊作为太原留守者,杨迪皇帝不信任这位表弟,并为他配备了两名副留守者——王伟和高君雅。

  通过李渊的一系列操作,他们怀疑自己有谋反之举,想清理叛徒。李世民和刘文静通过一位乡长的告密,看穿了他们的计划,以他们的方式治愈了他们,成功地解决了王和高中的问题。

  当时,草原上的突厥非常强大,所有北方的分裂势力或多或少都与突厥有关。后来,在威震河东的刘武周起兵的地方,他试图引导突厥士兵南下太原。李世民还派刘文静和长孙顺德来招募士兵。当士兵和马匹有足够的钱和食物时,李渊建立了一个将军府,并正式拉起了援助隋朝的旗帜。

  李渊任命裴寂为长史,鞍前马后,出谋划策的刘文静只是司马。

  之后,刘文静向李渊提出了建议,要求借突厥士兵,一个增强军事力量,另一个稳定后方。李渊欣然接受,并派刘文静出使突厥。

  这九死一生的勾当,李渊自然舍不得裴寂冒险。

  幸运的是,刘文静幸不辱命,成功借来了骑兵200匹,战马100匹。

  一切准备就绪后,大业十三年七月,李渊带兵西进,势如破竹,十一月攻入长安,立代王为天子,遥尊隋杨帝为太上皇。

  第二年三月,隋杨帝在江都被宇文化杀害。六月,经过三让三辞,杨宇成功地位于李渊。

  作为开国重臣,裴寂官拜从二品的尚书右仆射,金银财宝赏赐无数,而刘文静官拜正三品的纳言(门下侍中)。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渊做事相当不公平。裴寂只是和他有过去。如果说他的功劳,他永远不会和刘文静相比。即使他更喜欢裴寂,他也不应该让他们的秩序上下不好。

  到目前为止,裴、刘二人的嫌隙越来越大,但刘文静还是可以忍受的。

  然而,总有一段时间我受不了。

  那就是浅水原之战。

  当时,占领陇西的薛举和薛仁高的父子起兵入侵。秦王李世民带领他出征。刘文静是元帅的总统,一路陪同他。不幸的是,李世民生病了,把军事全权委托给了刘文静。刘文静渴望立功。他没有听李世民的警告。他私下出兵,军队崩溃了。

  李渊非常生气,免除了他所有的职务。李世民保释了死罪。

  不久,薛仁高再次犯罪,李世民又带着刘文静。这一次,刘文静赢了,也恢复了头衔。然而,他的官职成为了户部尚书和裴寂的下属。

  这一次,刘文静心中的愤怒再也忍不住了。

  他认为自己的才华不亚于裴寂,多次东征西讨,军事功绩突出。裴寂只是靠和李渊有老,只会拍马拍马,甚至做到了秦王之下,臣子第一的位置。他怎么能裴寂?

  有一次,刘文静喝醉了,给弟弟倒了苦水,言语之间充满了怨恨。

  说人走了背运,总是祸不单行,你还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

  刘文静的第一个悲剧是他哥哥太爱他了。

  他哥哥听了哥哥无君无父的怨恨,担心哥哥是不是被邪恶的魅力附身了,于是召集巫师驱邪。

  就在这段时间,刘文静心情不好,忽略了一个妾室。妾室以为他有了新欢,怨恨,恶意,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哥哥。

  这是他的第二个悲剧。

  古代巫术是一大禁忌,汉武帝因此,杀了一万多人。妾室的哥哥不敢隐瞒,立即上报。

  李渊勃然大怒,刘文静再次入狱。

  他的第三个悲剧是,本案的主审官之一是裴寂。

  以前从龙二臣,对方圣眷正隆,居高临下当了审判员,惹怒了天颜,穿着囚服被屠杀。在这种情况下,刘文静的心非常悲伤。他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情况会这么好?

  于是,他生气了,发泄了自己内心的想法:“起义之初,他是司马,计划略同于长期的历史地位。今天的寂静是仆人。据甲第介绍,臣官赏不异人,征求东西,家口无托。他真的很有希望。”

  这段话很清楚,他此时并没有对裴寂不满,而是在担任将军府司马的时候,已经不生裴寂之下的气了。

  背后的意思是指李渊今天处事不公,赏罚不明。

  这是他的第四个悲剧。他不知道如何妥协。即使面对天子,他也应该迅速吐出胸中的怨恨。

  包括李世民在内的朝中大臣都认为刘文静有草创之功,绝对不会谋反。

  不知当时的李世民是否对刘文静产生了厌恶,此时提到刘文静的功劳,无疑是在李渊的脸上又给了一记耳光。

  满朝大臣都知道刘文静有功,那就是指责皇帝有偏见。

  李渊是决定受不了的,大臣们的求情反而伤害了刘文静。

  但李渊不想背叛英雄的恶名。这时,裴寂再次发言。他认为刘文静很有才华,既有怨恨,也有怨恨。即使他原谅了他,他将来也会去其他地方。如果你不杀他,你会留下未来的麻烦。

  裴寂的才华就在于此,揣摩君心被他用得炉火纯青。

  于是,大唐开国元勋刘文静便首异地。

  巧合的是,李世民登基后,裴寂再也猜不到圣意了,因为李世民早就厌恶他了。

  贞观三年,裴寂因妄结妖人被流放,李世民特地斥责他:“计公勋庸,不至于此,徒以恩泽,特居第一。”

  不仅如此,李世民还为刘文静追回官爵,让刘文静和儿子攻封鲁国公爵位。

  这是对刘文静鸣的赤裸裸的不公。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刘文静的儿子刘树义恨李渊听谣言杀了他的父亲,真是谋反。

  通过刘文静的悲剧,我们必须明白,我们不能纳妾。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