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孙传庭战死殉国时,为什么紧接着就是明朝走向灭亡?

  最近看了一部叫《大明劫》的电影,给人的感觉很一般,讲的是明末瘟疫猖獗的故事。虽然主角是治疗瘟疫的医生,但孙传庭和李自成的潼关之战似乎比其他情节更令人期待。下面有趣的历史小系列会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看看!

  在明末的连年战役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将军,如袁崇焕、熊文灿、洪承类等,其中孙传庭绝对是一位杰出的将军,更是一位凶猛的将军。孙传庭作为一名书生,在战场上战斗似乎比他握笔更顺畅。孙传庭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似乎比他们所有人都更加锋芒四射。李自成必须感谢他俘虏闯王高迎祥,否则他能过上当皇帝的瘾吗?当然,李自成也得恨他,因为他曾经把李自成打得只率十八骑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悍将,最终战败了潼关。孙传庭战死殉国,其次是明朝灭亡。

  我记得有一句话,幸福的人不一样,不幸的人出奇的相似,非常适合孙传庭。潼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险要之地,有人在这里一战成名,也有无数名将在这里折戟沉沙。孙传庭一生的战绩都毁在潼关,而他的失败,与唐朝著名将领哥舒翰的战败潼关出奇的相似,两者相差800多年。在某种程度上,真的有点历史重演的感觉。

  哥舒翰在安史之乱时死守潼关,当时潼关是长安的门户。潼关一丢,长安也不保。李自成起义是孙传庭赶上的,他也死守潼关,失去潼关就失去了关中平原,离京城不远。哥舒翰带的是老弱残兵,根据险而守不成问题,出兵死路一条。孙传庭带来的很多士兵都是新兵,很多都没有训练。以火炮等死守潼关,必然给李自成带来巨大伤亡。若出战,很难抵挡李自成骑兵的突击。


  哥舒翰守潼关时,李光璧、郭子仪正率兵直攻安禄山老巢。孙传庭守潼关,还有熊文灿、洪承类等人帮忙。随着时间的推移,孙传庭有过大败李自成的战绩。然而,在这两起历史事件中,都有姓杨的和稀泥。一是杨国忠,在李隆基面前诽谤,结果哥舒翰痛哭出关,兵败被俘。另一种是杨嗣昌在崇祯皇帝面前说了坏话,崇祯强迫孙传庭出关攻敌,结果孙传庭战败身亡。

  与这两起事件相比,别人的诽谤是一方面,但皇帝的命令是主要原因。至于皇帝为什么这么做,原因也很简单,急功近利。只看重眼前平定内乱,却没有做长远的打算和规划。假如哥舒翰没有出关,也许安史之乱会很快平定下来,唐朝的繁荣也会继续下去。如果孙传庭没有出关,也许李自成进不了北京,明朝的国佐可能会持续几年。但是历史没有假设!

  荀子说:“先担心事情,先担心事情。先担心事情,再担心事情,再担心事情。先担心患谓之豫,再担心就不会有灾难。后顾之忧被称为困,困则祸不可御。”意思是要做好长远规划,考虑所有可能的灾难。只关注眼前的利益,缺乏长远规划,其实是我们每个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很多时候,得失只是暂时的,长远才是最根本的!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