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得到蒙古大汗的位置后,为何要将国号改为“大元”?

  中国历代的国号曾经是一些地名。下面有趣的历史编辑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看看!

  周天子在“周”崛起,得天下后定国号为“周”,秦人在“秦”崛起,得天下后定国号为“秦”,刘邦得天下定国号为“汉”。不是因为他是“汉”的人,而是因为他曾经被天下盟主项羽命名为“汉王”。当地在今天的河北省,杨健曾经是北周皇帝的“隋王”,也被称为“隋”。“隋”位于今天的湖北省随州市。唐朝的开国皇帝曾经是隋朝的“唐王”,宋朝的开国皇帝从来没有是“宋王”,但他曾经领导过周朝的“宋朝归德军节使”,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国家名称是“宋朝”。

  宋朝成立后,经历了300多年的风风雨雨。首先,辽金两国来自北方的政权夺走了长江以北的大片江山,最终被同样来自北方的元军摧毁。这是忽必烈建立大元朝16年后的事。如果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开始,那就是60多年后。这一次,一位不遵守先例的皇帝来了。皇帝和他的父亲和祖先最初崛起于沙漠以北的蒙古地区。按照旧规矩,他们得到了世界,这就是所谓的“蒙古国”。这是一件更令人担忧的事情。他的父亲和祖先都是草创的,所以我们就这么做吧。然而,当他到达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时,汗水有了新的想法,没有遵守旧的规则。

  成吉思汗家族的历史,说三天三夜也很难说清楚,简而言之,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经过一系列的内斗,终于在公元1260年,得到了蒙古汗的位置,七年后,忽必烈迁都“大都”城,今天的北京,四年后,他改名为“大元”。

  要改变一个国家的国号,当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这件事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筹划了。假如没有一个好的、响亮的名字,谁愿意轻易改变一个国家的国名呢?忽必烈得到了一个好名字,所以他毫不犹豫地用“大元”代替了“蒙古”。“大元”的国号来自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大元”,是对无限宇宙的赞叹。当然,这不是出于皇帝自己的想法。忽必烈虽然从小就喜欢汉人的文化历史,有条件接受更好的教育,但即便如此,他的汉文化水平也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大元”这个国号的提出确实来自中原知识分子的建议。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第一个孙子。他的父亲是成吉思汗的第一个儿子拖雷。每个人都熟悉拖雷。只要他看过金庸的武侠小说或电影和电视剧,他都知道拖雷是郭靖英雄童年的伙伴。拖雷还有六个直亲的儿子,其中三个是皇帝。他们是1251年至1259年的蒙古长子蒙哥。他们是蒙古第四大汗,在中国历史书中是元宪宗;第四个儿子忽必烈,继蒙哥为元世祖;第五个儿子徐烈唐是伊利汗国主。《史集》直接被称为“伊朗皇帝”。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创业以来的第三代。由于父亲和祖先创造的情况,忽必烈的早年生活一定与成吉思汗赤手空拳打击世界的情况不同。虽然由于蒙古人的传统,他们不可避免地要学习马来西亚领土,但他们也有条件接受一些更好的教育,这与成吉思汗非常不同。1251年,忽必烈的哥哥蒙哥大汗淋漓,忽必烈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抱负。 元史世祖本纪记载道:帝在潜宅,思大有为天下,延藩府老臣和四方文学之士,问以治道。年辛亥,六月,宪宗即位,与母弟唯帝最长而贤,因此宪宗属于漠南汉地军国。

  由此可见,早在漠北当藩王的时候,忽必烈就有“大有为天下”的抱负,开始在他身边聚集一些有学问的人才。忽必烈对汉族文化非常感兴趣,非常着迷,这就像我们今天许多国家的年轻一代,非常着迷于自由世界,所以,忽必烈已经聘请了很多汉人到皇宫做工作人员,向他们学习汉族文化和制度,许多汉族工作人员,有一个叫做“聪”和尚,他后来主持建设北京、改革、朝仪刘秉忠。

  公元1271年旧历11月,由刘秉忠领衔,几位大臣向忽必烈发表了一篇文章,称:“元正、朝会、圣节、诏令和官方宣布,并以公共服务迎接仪式。”也就是说,根据忽必烈的认可计划,一系列改国号的规划工作已经完成,忽必烈非常高兴,批准了他们的计划,正式建国号为“大元”。为此,朝廷发布了一封诏书,宣布了世界。

  在古代,朝廷的圣旨也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因为写圣旨的人是当时文人的冠冕。如果没有一流的文章手段,皇帝就不能让他为自己写圣旨。因此,这些圣旨也可以作为一篇好文章来阅读。一般来说,这类文章非常大气、庄严、雄辩,有华丽的修辞,甚至平易近人的态度,让世界各地的人听起来信服。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试试这个诏书。诏书说:

  生命,奄奄一息,四海以宅尊;必有美名,绍百王继统。肇从隆古,匪独自家。而且唐之为言荡也,尧以此而称;虞之为言乐,舜因此作号。驯到禹兴而汤造,互名夏大以殷中。世降以还,事殊非古。虽然乘时有国,但不以义而制称。为秦为汉人,从初起就有地名;隋朝的唐人,因为被封为爵邑。所有人都偏袒人们的知识和习惯,要经制一段时间的权宜,概括甚至公开,不少贬损。

  我的太祖圣武皇帝,拿着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获帝图,四震天声,大恢土宇,舆图之广,历古无。顷者,芪宿诣庭,奏章申请,称既成大业,宜早定于鸿名。以古制为当然,于我心里有什么?建国号称为大元,以《易经》和《乾元》为意。兹大冶流形于普通产品,资始之功;给一个人底宁于万邦,尤其是切体仁之要。从因革,道协天人。于戏!名义而名,固匪为之溢美;富休唯永,还不负于投艰。嘉与敷天,共隆大号。出于刘秉中的手笔,真的是一篇漂亮的文章吗?

  刘秉忠出生于1216年,比忽必烈小一岁。在当时的北中国,由辽、金两朝统治已有200多年,刘秉忠的父亲和爷爷,都曾是金国的官员。因为家里有入仕的传统,17岁的时候,刘秉忠也进入了当局的下属机构做刀笔小吏。这一年应该是1233年,金国也在这一两年被摧毁。在此之前的几年里,华北地区一直在战斗。由此可见,刘秉忠刚刚参加了工作,也就是在蒙古的行政序列中,只是像他这样的下级文官真的不需要对局势负任何责任。无论朝廷如何改朝换代,都需要依靠。

  然而,刘秉忠似乎并不是凡品。不久之后,他终于放弃了工作,去武安山出家当僧,因为他不愿意做下级文官的工作。这时,他的名字叫“子聪”。1247年,30岁的和尚子聪因游历云中(今山西大同)被忽必烈招进幕府,从此深受忽必烈的重视。他们曾经讨论过深刻的政治理论问题,如“立即赢得世界,不能立即治愈”。忽必烈喜欢让这些知识渊博的汉朝大臣给他讲历史故事,最喜欢听唐太宗和其他皇帝的故事。有一年,忽必烈的哥哥蒙哥继承了蒙古大汗的地位,于是指派忽必烈负责漠南汉族的军国事务,可谓所用人。

  追随忽必烈十多年后,刘秉忠奉命还俗,又过了十年,刘秉忠去世,死后赠太傅,封赵国公、常山王。1271年,刘秉忠向忽必烈建议将国号改为大元。 从“大元”这样的国号可以看出,忽必烈的志向很高,他心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八年后,大元的海军在一山击败了宋军。宋朝去世后,他终于在南宋获得了数千英里的美丽江山。大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富有、最难以想象的帝国。古人对这个庞大帝国的疆域有许多描述:

  其地北超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932里,南北13360里,唐东西9511里,南北16918里,元东南至汉唐至不下,西北至不下。

  若夫北庭、回河之部、白-2、高丽之族、吐蕃、河西之疆、天竺、大理之境、蜂屯蚁聚集、俯伏内向,何能胜数。自古以来,有国家的人,不如我朝的人。(元代社会生活史P) 从封建到郡县,有天下人,汉、隋、唐、宋为盛,但幅员之广,咸不抓元。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