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典园林简介:元代狮子林有怎样的历史背景?

  苏州古典园林起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两宋繁荣,明清繁荣。苏州被称为“园林之城”。国内私人园林建于前6世纪。清末,城内外有170多处园林,现存50多处。以下有趣的历史小边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苏州讲经,得到弟子们的支持。第二年(元代最后一位皇帝顺帝至正两年),弟子们为天如禅师买地买房,建造禅林。

  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由天如禅师唯则的弟子为奉其师所造,初名“狮子林寺”,后名“普提正宗寺”、“圣恩寺”。历史上,元末名僧天如禅师唯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

  因为公园里的“林里有竹万,竹下有很多奇怪的石头,像狮子(狮子)一样”,又因为天如禅师,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了纪念佛教徒的衣钵和师承关系,佛经中的狮子座被称为“师子林”、狮子林。佛书上还有“狮吼”一词(“狮吼”是指禅师传授经文),许多假山都像狮形一样命名。禅师谢世后,弟子散去,寺庙逐渐荒芜。

  明洪武六年(1373年),73岁的大书画家倪赞(号云林)经过苏州,参与园林建设,写诗画画(画狮子林图)。清乾隆初,寺庙变成私有财产,与寺庙隔绝,名涉园。因为公园里有五棵松树,所以也叫五松园。1917年,它是由颜料买家贝润生购买的。经过9年的建设和扩建,它仍然被称为狮子林(花园的东部是贝氏祠堂、民族学和住宅)。

  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年),明姓和尚托碗化源于长安,重建了狮子林圣恩寺和佛殿,再现了繁荣景象。康熙年间,寺庙和花园分开,后来由黄熙之父和衡州知府黄兴祖买下,命名为“涉园”。

  1703年2月11日,清康熙巡游至此,赠额“狮林寺”,后清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赠“镜智圆照”、“画禅寺”和现有的“真趣”牌匾。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黄熙高中状元,精修府第,重组庭院,命名“五松园”。清光绪中叶黄家道衰落,花园已倾倒,但假山依旧。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