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闪击战无可战争?苏联为什么会笑到最后?

  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法国和德国学到了不同的教训。第一次世界大战旷日持久,尤其是在西线战场上,双方都处于胶着状态,来回拉锯。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往往只能把战线推几米。

  在法国看来,防守是最好的进攻。如果你想防止德国的进攻,你必须在法国和德国的边界建立一个强大的防守工作。自1929年以来,在法国陆军部长马奇诺的指挥下,法国开始建造一条延伸约400公里、深度6-8公里的“马奇诺防线”。直到1940年5月,德国绕道入侵法国,这条防线仍在修复和扩大。

  在德国看来,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当然,德国军方的意见并不统一,许多将军同意老毛奇的观点。老毛奇指挥了1871年的普法战争,但后来他说,如果他想在工业化的西欧地区直接进入,他可能不会:人口越来越密集,城市和运河分散,军队行军将遇到许多障碍。但年轻一代的德国军官,如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和隆美尔,都清楚地意识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进攻武器已经出现,打破了防守方的优势。他们酝酿了“闪电战”的战术。

  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不宣而战,这是纳粹“闪电战”的第一个成功例子。德国空军占据了空中控制权,波兰飞机在起飞前被炸毁。装甲部队迅速推进,驱散了毫无准备的波兰步兵,无情地将手持刀和长矛的波兰骑兵压成灰尘。伏尔曼上校对希特勒说:“剩下的就是打兔子。德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全占领了波兰。

  德国入侵法国更是令人瞠目结舌。法国的地面部队比德国更强大。法国有65名教师,德国只有52名教师。法国的坦克也比德国多。但法国空军严重落后,德国轻易获得制空权。德国根本没有去碰马奇诺防线,他们出人意料地绕道了比法边界崎岖的阿登尼斯山。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一马当先,他们的行军速度如此之快,连希特勒都没想到。希特勒一直担心德国坦克部队进得太快。如果不是希特勒的干预,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很可能会封锁英吉利海峡,这样英法部队就无法从敦刻尔克撤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横扫了欧洲大陆,整个世界都在翻天覆地。从1939年到1942年,德国几乎总是在战场上占据优势。“闪电战”是不可战胜的吗?

  在东线的苏联战场上,“闪电战”第一次遭遇挫折。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对苏联发动进攻。苏联军队几乎毫无准备,突然被打得落花流水。到1941年底,德军一举占领了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以及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苏联和德国的军队从1942年7月开始在斯大林格勒进行血战。斯大林格勒城就像人间地狱。刚到城里的红军士兵平均存活时间不到24小时,军官平均存活时间只有3天左右。几乎每个房间都有战斗。“即使我们占据了厨房,我们仍然需要在客厅里战斗,”德国士兵说。苏联红军于1942年11月发动了第一次反击。红军于1943年1月发动了第二轮反击。斯大林格勒会战于1943年2月结束。在这场战斗中,德军失去了东线南翼约四分之一的兵力。尽管德军在1943年发动了几次反击,但到1944年,德军大势已去,苏军步步西进,战场上的局势基本扭转。

  如何打败“闪电战”?

  首先,我们不能低估实力的比较。从军事比较的角度来看,德军经过了严格的训练,但一旦被消灭,就是整建制地被消灭,战斗力不复存在。苏联红军依靠人海战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红军征兵人数高达3000万,其中约1000万人死亡,伤员数不胜数。苏联红军靠战斗成长,老兵带新兵,不断补充战斗力。德军孤军深入,物资供应难以跟上,苏联到1942年恢复了物资生产能力。从全局来看,1942年轴心国的生产能力与盟友相当,1943年盟友超过轴心国,1944年盟友具有压倒性优势。这场战争是血肉和钢铁的消耗。然而,兵力和军火的数量从来都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特别是要战胜“闪电战”,更不用说数量了。

  第二,战略的重要性不容低估。与德国相比,苏联的一个战略优势是,它可以全心全意地集中军队,而不必两头作战。起初,苏联担心日本可能会北上。在得知日本南下东南亚的作战计划后,苏联开始将其在远东的部队拉回欧洲战场。对于那些躺在莫斯科城外的战壕里又冷又累的德国士兵来说,最可怕的是,他们突然看到红军精锐的老师穿着白袍,从蒙古前线回来。与此同时,德国不得不同时在多条战线上作战:欧洲、海上、北非,即使在东线,战线也长达1800公里,往往顾此失彼。

  当然,战略的重要性也不能高估。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是疑心重重、出尔反尔的领袖。希特勒在进攻莫斯科失利后变得更加紧张。德国军队的战绩会更好,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坏动作。德国应该再次攻击莫斯科,还是南下占领高加索地区的油田,仍然是一个争议的问题。但有一件事是没有争议的。德国不应该同时在几条战线上进攻,不仅要赢得斯大林格勒,还要进入巴库油田。要不是斯大林对苏联红军的清洁,苏联在战争初期也不会遭受如此痛苦的损失。但在战争期间,他逐渐意识到自己有一群能干的将军,这使他的权力更加下放。事实证明,聪明的领导者是不可靠的。战略的重要意义在于不要犯致命的错误。

  三是地理。人们常说,苏联的战略是用空间换取时间,因为腹地很深,所以有缓冲的机会。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但也不能强调太多。想象一下,如果莫斯科被击败,德国占领了苏联的欧洲,即使苏联仍然有广阔的西伯利亚,但很难说它是否会被摧毁。拯救苏联最重要的地理因素不是地形,而是气候。讽刺的是,1941年恰好赶上了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后最冷的冬天,而德国士兵还穿着夏季制服。秋雨绵绵,地面泥泞。冬季寒冷刺骨,油箱结冰,飞机、坦克无法启动,机枪因冰冻无法开火。春天过后,表面的土壤冻结了,但底层的土壤仍然冻结了,再加上雨,泥泞。这极大地阻碍了德军的机动能力。最初,深入敌人可以战斗,但苏联采取了“坚壁清野”的做法:他们烧毁谷仓和桥梁,破坏井,或在井里毒药,运送牛羊和工厂,让敌人什么也得不到。著名历史学家基根的《战争史》专门写了地理对战争的限制:有些地方,不管你有多强大,你都打不过仗。


  最后,组织的自我进化能力也可能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一点。许多历史学家热衷于寻找“转折点”,但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下棋到最后,可能会一不小心,全盘都输了。一些电视编剧喜欢寻找决定战争胜负的“秘密武器”,比如破译对方电码的情报人员,比如新武器。一些研究二战的学者会提到苏联的T-34坦克。就连古德里安也承认,当T-34坦克投入战场时,德国装甲兵的优势就消失了,坦克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性能最好的坦克。其实,T-34早期有很多缺陷,比如没有无线电接触设备,坦克之间的接触依赖于旗语。T-34还在漏雨,一下雨就要担心仪表盘是否会被淋坏。并非苏联不知道T-34有这些缺陷,但战争紧张,怎样才能先停止生产改进呢?他们只能在生产的同时改进。最终, 1944年年中以后,当T-34得到改进并真正发挥作用时,二战欧洲战场的局势已经明朗。

  “闪电战”本身依赖于协同作战。空军应先发制人,炸毁对方的飞机、兵工厂和交通设施;工程师应赶到装甲部队前面搭建浮桥;步兵应负责保护坦克,清除地雷,警惕反坦克部队;这取决于官兵、不同兵种、武器和士兵、前线和后勤之间的协调。胜利和失败是兵家常事。最初的胜利并不能保证最终的胜利。最初的失败甚至惨败并不意味着最终的失败。关键是在战斗和调整的同时不断进化自己。

  苏联红军之所以能够挫败“闪电战”,是因为他们慢慢探索了如何阻止纳粹坦克,瓦解敌人的主力军队,不断提高自己的机动性。

  与其说T-34压制了德国坦克,不如说是地雷和反坦克部队。地雷是一种残酷的武器,也是一种廉价高效的武器。地雷可大规模生产,运输方便,可巧妙隐藏。地雷不需要炸毁整个坦克。例如,只要炸掉坦克的履带就足够了。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苏联军队埋下了数万颗地雷,很快就被夏天的麦田覆盖了。苏联红军雷区宽16-25英里,每英里反坦克地雷约2400颗,反步兵地雷2700颗。密密麻麻的雷区极其有效地遏制了德军的闪电攻势。苏联的反坦克部队也表现出色。步兵可使用稍显简陋的反坦克步枪(如PTRD-41)。当然,反坦克步枪不能摧毁整个坦克,但足以攻击卡车轮胎、坦克履带甚至轻型坦克护甲。新成立的反坦克炮团将使用ZiS-2加农炮,不仅可以打坦克,还可以破坏铁丝网和敌人的火力点。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卡车和吉普车的广泛使用,反坦克部队的机动性大大提高,甚至超过了坦克部队:他们会提前到达装甲兵面前,早早埋伏。

  战争被称为“系统检察官”(great auditor of institutions)。能否从错误中不断学习,鼓励创新与合作,调动官兵积极性,突破未来制度壁垒,是胜败的关键。20世纪30年代,日本开发了零战斗机、赤城号等一系列先进武器(Akagi)航空母舰、大和号战列舰等,但在20世纪40年代,他们的创新能力突然消失。直到最后,纳粹还在不知疲倦地开发新武器,如V-1和V-2火箭、喷气飞机和通风管潜艇,但德国已经失去了空中和海上,这些先进武器不得不被搁置。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