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是明朝专有的机构吗?主要负责哪些工作?

  锦衣卫经常出现在各种影视作品中,那么锦衣卫是明朝的专属机构吗?你主要负责什么工作?下面有趣的历史小边为您详细介绍相关内容,感兴趣的朋友一起看看。

  锦衣卫是明代军政专有收集情报的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更名为“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负责皇帝的仪仗和侍卫。洪武15年(1382年),裁掉了都尉府和仪鸾司,改变了锦衣卫。

  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主要职能是“直接驾驶侍卫、巡逻逮捕”,从事侦察、逮捕、审讯等活动。还有一些工作要收集军事情况和反对敌人的将军,比如在万历战争中收集大量的日本军事情况。他的领导人被称为锦衣卫的指挥官,通常由皇帝的亲信将军担任,并直接对皇帝负责。任何人,包括皇室亲属,都可以被逮捕,并进行不公开的审判。

  主要职能

  侍卫仪仗


  锦衣卫首先是皇帝的保镖和仪仗队,由将军、队长和力士组成。将军的初名是“天武”,永乐改名为“大汉将军”。他选择了那些身材雄伟、勇敢的人作为宫廷卫士。队长和力士选择了没有前科的民间健康男子。队长负责卤水书和伞盖,力士举着金鼓和旗帜。

  平日没有朝会活动时,各卫亲军分别值守皇城四门,只有锦衣卫将军在午门外昼夜守卫,共100人。午门是宫城的正门,说明锦衣卫地位很高。

  皇帝在奉天门(今故宫太和门)御门听政时,金衣卫堂的一名上官站在御座西侧,负责传旨。金衣卫将军129人,1000户2人,100户4人,分别守护在丹陛、御道、金水桥、奉天门广场的各个门前。此外,还有500名金衣卫校长,安排在午门内外,负责鞭炮和仪仗。

  每年,在正旦、冬至、万寿节三大朝会上,锦衣卫和其他亲军一起承担侍卫和仪仗队的责任。仪仗队有4000多人,其中锦衣卫多达1500人。朝会期间,锦衣卫离皇帝最近,随时服务,等待调度。

  每当皇帝因祭祀或巡游而出宫时,锦衣卫也应该在开车前服从。他们中的一些人负责沿途巡逻,一些人负责在德罗和首都之间传播新闻,一些人骑在驾驶旁边,演奏皇家战车的起伏。

  因为有仪仗队的功能,锦衣卫的衣服极其华丽。由于元代礼服的风格,校尉穿的官服在《长安客话》中被称为“鹅帽锦衣”,即鹅毛装饰的帽子和颜色鲜艳的衣服。皇帝祭祀或巡游时,锦衣卫校尉作为侍从,必须穿着飞鱼服,腰上绣着春刀。飞鱼服是仅次于蟒袍的隆重连衣裙,官员到了一定的等级才能穿。绣春刀又轻又短,除非皇赐,否则不能擅自佩戴。

  景泰年间,金衣卫指挥使和当值侍卫又被允许穿麒麟服,这是公、侯、伯、徐才有资格穿的礼服。当值时,锦衣卫大汉将军应穿戴饰有小旗的头盔和对襟的罩甲。盔甲有各种颜色,如金色盔甲、红色盔甲和红色盔甲。宫禁金牌和佩刀也挂在腰间,手里拿着金瓜或斧斧。现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出警入驻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锦衣卫官兵随驾胡从。

  侦缉廷杖

  “巡查逮捕”是锦衣卫不同于其他朝代禁卫军的特殊之处。负责刑事侦查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是洪武十五年增设的,专门针对皇帝任命的案件。在成化的第一年,北镇抚司的印信被增加,所有的刑狱都不需要关闭白本卫。

  北镇抚司有自己的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需要经过一般司法机关。南北镇抚司设有五个卫所,统领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普通士兵称为校尉、力士。

  廷杖就是把触怒皇帝的大臣拖出午门杖打。金衣卫校尉负责行刑,司礼监太监负责行刑。被杖官员脱下官服,用草绳绑住,躺在地上,被杖80根,行刑校尉每5根棍子换一次,共16人。行刑队长以司礼监太监的表情和动作为下杖的重要依据:如果太监的脚张开成外八个字,受刑者仍然可以留下生命;如果太监的脚趾靠近,受刑者将被杀。有明一代共行廷杖500多次,有50多名大臣被杖杀。

  作为皇帝的个人卫队,锦衣卫必须防患于未然,以确保皇帝的安全。因此,他们不时出动刺探可能威胁皇权、危害朝廷的行为和言论,逮捕和审讯嫌疑人。他们的任务被皇帝特许,并逐渐演变为军事特务。

  洪武时期,由于锦衣卫非法侮辱和虐待囚犯,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废除了他们的职能。明成祖朱迪登基后,恢复了锦衣卫的全部权力,加强了。他设立了北镇抚司,专门从事“诏狱”,可以直接逮捕和折磨囚犯。刑事部、大理寺、都察院等司法机关无权过问。

  明宪宗成化时期,北镇抚司的印信被加铸。所有的刑狱都是专门为皇帝设立的,不需要通过指挥来传达,使金衣卫北镇抚司成为皇帝直辖的司法机构,权力达到了极致。负责侦察逮捕的金衣卫官方学校被称为“蒂骑”。由于缺乏权力限制,他们不择手段地扩大了参与范围,制造了无数不公正、虚假和错误的案件。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