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在曹叡死后十年内,为什么不选择发动政变?

  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以后晋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相继出现。那么下面有趣的历史编辑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为什么司马懿在曹睿死后10年发动高平陵的变化。让我们看看!

  首先,司马懿在曹睿活着的时候,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大“忠臣”。

  黄初七年(226年),曹睿是曹魏的第二位皇帝,年仅24岁。在辅政大臣曹真、司马懿、陈群、曹休的帮助下,他多次击退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进攻。由于曹睿目睹了亲生母亲被赐死的过程,成长迅速,他在即位后,大权独揽。此时,司马懿正式拜访了将军,并与将军曹真抗蜀。他全心全意为曹魏工作,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大忠臣。

  曹睿也非常信任司马懿,把军队交给他,完全信任他。比如杀孟达,平定辽东公孙渊,司马懿当教练,带兵远征。因此,曹睿与司马懿默契配合,相互信任,是一对好君臣的典范。

  二是曹睿死后十年内,司马懿一直被政敌曹爽压制,韬光养晦。

  直到公元239年,曹睿病重,再次面临父亲的选择,就是把小皇帝托孤给那些大臣,选谁为辅政大臣?起初,曹睿任命他的叔叔燕王曹宇为将军,希望把他的养子曹芳托付给他。后来,由于刘芳和孙资的阻挠,曹睿改变了主义,将托孤大臣改为司马懿和曹真。

  曹睿死后,曹芳成为皇帝十年来,曹芳将军一直压制着另一位孤儿大臣司马懿。例如,曹爽听从了丁静的计划,将司马懿从一个实权的太尉提升为一个没有实权的太傅。司马懿看到曹爽这样对待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只能假装生病,回家养老。

  事实上,他秘密地积累了力量,联系了朝鲜的重要大臣,准备在关键时刻攻击曹爽,根除权力大臣曹爽,回到曹魏。例如,司马懿联系了四朝的另一位重要大臣蒋济,形成了对曹爽联盟的反对。因此,在过去的十年里,司马懿一开始可以参与政府,并与将军曹爽一起努力帮助魏帝曹芳,后来被曹爽架空。他只能退居二线。

  《晋书·宣帝纪》记载:皇帝不能禁,所以与酷有差距。五月,皇帝称疾不与政事有关。

  最后,曹睿死后十年,司马懿抓住机会一举除掉政敌曹爽。

  转眼间,公元249年,曹爽像往常一样陪同魏帝曹芳到高平陵扫墓。曹爽不听劝告。他和曹羲、曹训兄弟陪同曹芳出城,这给了司马懿千载难逢的机会。

  事实上,只要曹爽三兄弟中有一个在京城,司马懿发动政变,就不会那么被动。当时曹爽等兄弟掌握了曹魏的军权,把首都洛阳牢牢掌握在他们手中,不那么容易被打下来。司马懿在家闲着,他的盟友蒋济也没有兵权,只能靠家族的力量发动政变。当时司马懿只有3000名死士,曹爽兄弟至少掌握了北京的禁军和武卫军。这种实力差距太大了。

  《三国志》:十年正月,车开朝高平陵,爽兄弟都从。宣王部勒兵马,先据武库,再出屯洛水浮桥。

  如果曹爽一直为司马懿辩护,不给司马懿漏洞,再熬几年,司马懿就可能死了。司马懿70岁了,他还能活几年。曹爽正处于壮年,还有一段美好的时光。为什么不等几年呢。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