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情人节是哪一天?一个女人透视了一个鼎盛王朝的兴亡!

  中国古代的情人节是哪一天?一个女人透视了一个繁荣王朝的兴衰!以下有趣的历史小边为您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因为“安内”比“熙熙攘攘”更重要,北宋皇帝非常重视元宵节全国嘉年华的功能,以缓解人们的日常怨恨。这也是北宋元宵节在历代最受重视的原因。

  在此期间,无论你在哪个平台上搜索“元宵节”,跳出来的往往是“元宵节假期”。

  现代人定义一个节日的重要性是基于假期和几天假期。假期,长假,这是一个好节日,一个大节日。

  事实上,古人也是如此。

  不同的是,我们元宵节不放假,古人元宵节不仅放假,还放长假。

  多久?唐朝时,正月十四日至十六日,连续三天放假;宋朝增加正月十七、十八两天,假期长达五天;明朝更酷更歪,从正月初八到十七日“十天放灯”。;到了清朝,“元宵假”又回到了五天。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但古人认为最嗨、最野的节日绝对是元宵节。

  除夕、元旦(春节)现在再重要,在古代远不如元宵重要。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说得对:宋朝人的新年真正开始,要到元宵节,也就是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的庆祝活动具有嘉年华的所有表演特点。

  古代元宵节直接被称为中国狂欢节,因为它玩得太野了。

  野法怎么样?先讲一个故事,故事很短,但是信息量很大,然后提取关键词依次分析分析。

  一个故事

  小故事出自宋元时期的话本《宣和遗事》,是说书人的书本。故事讲的是北宋徽宗时期元宵节,一个女人深夜参观了首都的灯笼。

  女子来到皇城端门,看到门前摆着金瓯酒,一时兴起,拿起一大杯一饮而尽。喝完后,她把金杯塞进怀里,想偷走。

  这一幕被禁军卫士发现,一把抓住女子押在宋徽宗面前。

  宋徽宗还没睡,他就和人一起玩,庆祝元宵节,问女人为什么要偷东西。

  女子平静自若,不慌不忙,在皇帝面前背诵了一句话:

  月满蓬壶,灯火通明,与郎携手到端门。贪看鹤阵笙歌举,不知不觉鸳鸯失群。天渐晓,感谢皇帝的恩情。宣传酒饮杯巡。回家恐怕会被翁阿姨责备,偷金杯作为证据。

  文艺风格十足的宋徽宗明白,原来这个女人要偷个金杯作为证据,以免半夜出来,回去被公公婆婆骂。

  宋徽宗大喜,并命令卫士护送该女子回家。

  宋徽宗是皇帝,也是文清。

  故事结束后,这个北宋女人真的很野。但是很多人觉得味道不够。有什么?逛夜场,爱喝酒,懂点文艺?现在任何大城市的酒吧街都能找到一打两打。

  但要记住,我们说的是古代,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揣测古人的世界。

  这个故事实际上有很多方法。它包含了古代的所有重要因素,特别是宋代的元宵节,这些因素只在元宵节期间生效,这个节日之后就消失了。

  到底是什么因素?我用四个关键词来表达:

  深夜,皇帝,女人,诗歌。

  宋徽宗的作品《瑞鹤图》。

  深夜出动

  女人偷杯子的故事发生在深夜。这一点非常重要,是元宵节不同或高于所有其他节日的主要特征。

  与我们现在的夜生活泛滥完全不同,古代世界基本上没有夜生活。

  古代政府一直试图管理人们的工作和休息时间。早在春秋时期,统治者就有这样的管理理念:为了防止人们过于舒适,滋生邪恶的思想,从天子、王子到普通人,每个人的工作和休息都应该统一安排。

  政府最害怕的是夜幕降临。因为在夜晚,控制人民越来越困难,许多非法犯罪也很容易发生。因此,在大多数古代,都有宵禁的法律:夜幕降临后,大门将关闭,居民区也将关闭。如果没有什么严禁在街上散步,就不可能吃零食和泡酒吧。

  犯宵禁的人,受到的惩罚也很重,重则处死,轻则杖刑。

  在四大名字中,元宵夜发生了重大事件。

  宋代宵禁制度基本取消,每天只有三到五个小时禁止夜行。但这样一个宽松的时代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其他朝代严格执行宵禁制度。

  比如唐代的长安城,黄昏打鼓600次,敦促走在外面的人回家。鼓声600次后,城里所有的门都关上了。这个时候,如果被发现还在街上行走,那就是“夜晚”,会被打。

  由此可见,宵禁制度是权力的表现之一。古人的世界被权力切割成两个完全不同的时空,白天可以随意移动,晚上可以成为禁地。

  此外,只有在每年元宵节前后几天,政府才会解除宵禁。这就像一只鸟在笼子里呆了很长时间。在那些日子里,它突然获得了自由,人们的兴奋不亚于中奖。

  事实上,元宵节在古代很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不在于这个节日有多少仪式和快乐。说白了,这些都附加在解除宵禁制度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解除宵禁。你可以出去体验真正的夜生活。

  古人过元宵节有多疯狂?

  例如,宋朝人除了看灯和购物外,还出去喝酒。他们喝醉了,想回家。当时,酗酒造成的混乱催生了一个只出现在元宵节的职业生涯:有些人晚上后拿着小灯“扫街”,经常能找到醉汉丢失的金银首饰,收获颇丰。

  皇帝带头

  故事中,出现了皇帝与“女贼”的对话。如果在其他时间点有如此离谱的描述,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这只是小说家的话,但在元宵节并非不可能。

  历史记载,北宋徽宗年间,皇室在皇城端门前摆出御酒,称为“金瓯酒”。元宵节期间,无论男女老少,还是富贵贫贱,都可以在端门下喝一杯御酒。“女贼”喝这种金瓯酒。

  我之前说过古代宵禁制度的严格和无情,但在元宵节期间,它被短暂地解构了。谁如此大胆,挑战权力?

  只有一个答案:这是皇帝默许甚至带头执行的结果。

  早在隋朝,正月十五夜,这座城市就是一座“不夜城”。当时,刘宇在给隋文帝的一封信中说,元宵节锣鼓喧天,火光灿烂。人们戴着野兽面。他们做什么歌舞表演,奇装异服,男女混在一起?他要求皇帝禁止正月十五的奢侈习俗。

  隋文帝表面上同意了,但没有采取具体行动。后来的皇帝也知道,狂欢节的传统是不可阻挡的,不如疏远。他们只是利用这个机会举办亲民秀,与人民一起享受,宣传天威。

  宋徽宗时代,元宵节那天晚上,皇帝要去宣德楼或端门看灯。因此,御街两旁拥挤的人在观看百戏和灯笼表演的同时,也可以通过一层黄色的丝绸面料看到皇帝神秘的面孔。

  正月十六日上午,皇帝将再次出现在城楼。如果人们晚上不太懒或喝醉,只要他们能早起到宫门口,他们就会看得更清楚。

  宋代文人常说“仰望天表”,是指普通人在元宵节期间近距离观看皇帝(天子)的容貌。你知道,这在古代中国几乎是前所未有的。

  在皇权时代,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任何未经许可触摸甚至凝视皇帝的身体都可能构成巨大的罪行。只有元宵节成了例外。人们可以在这个时候观看和凝视神秘的皇帝。

  皇帝带头参加元宵节,让这个节日成为官民同乐的真正庆祝活动。

  北宋时期,开封府尹一到元宵节就要出来见人。在此期间,随从跟随首都市长,背着一个装着零钱的大布袋。当他遇到在首都做生意的小贩时,他给了他们钱。每个人都有几十篇文章。祝他们新年生意兴隆。

  有些皇帝为了与人民同乐而奋斗,因为赏灯烧宫。1514年,明武宗朱厚照在乾清宫过元宵节,宫前开灯,图案翻新,不顾安全。结果灯火烧到殿里,把乾清宫的宿舍都烧光了。

  女性出场

  在女人偷杯的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故事的主角是女人,而不是男人。

  古代女性基本上不出门,二门不迈,过着简朴的生活。不要说晚上,白天很少有机会出去玩。

  元宵节期间,上街观灯、游玩突破了男女大防,使他们获得了暂时的人身自由,能够走出闺房,尽情享受。

  一年元宵节,司马光的妻子想出去看灯。司马光问:“家里点灯,为什么要出去?”妻子回答:“我想看游客。”司马光问:“我是鬼吗?”这个笑话可以说明元宵节的很多日常禁忌都被消除了。

  由于妇女有权参加元宵节,这个节日特别人性化。简单地说,男人和女人都在一个公共空间里,为彼此提供了寻找爱人的机会。许多古典诗歌都以元宵节为背景,并非没有理由。

  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这个词有云:

  去年元夜,花市灯火通明。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月亮和灯还在。去年没见人,泪流满面的春衣袖子。

  这句话表达了元宵夜再也见不到意中人的遗憾。

  南宋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一词生动地描写了元宵节看灯时看到意中人的喜悦和兴奋:

  东风夜花千树,更吹落,星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笛声动,玉壶光转,鱼龙舞一夜。蛾子的雪柳是金色的,笑声充满了黑暗的香味。公众寻找她千百度,突然回头看,那个人在,昏暗的灯光。

  难怪元宵节也被称为中国情人节。

  简而言之,就像台湾学者陈熙远在他的文章《元宵节、夜禁和狂欢节》中的文章一样 》中文指出:

  在“不夜城”中,人们以点灯或观灯的名义,超越了各种礼仪和法律,颠覆了日常生活中预设的规律和惯性的时空秩序——从日夜差异、城乡差距、男女防御到高低差异。事实上,对礼仪教育规范和法律秩序的挑衅和嘲笑是元宵节各种民间活动和游戏规则的主轴。

  说白了,这个节日具有身心解放的性质。

  互飙诗词

  故事中,被盗被捕的女子最终被皇帝赦免,正是因为女子在关键时刻背诵了一首歌,满足了文艺皇帝宋徽宗的胃口。

  连“女贼”都那么优雅,总是说诗,无形中为元宵节增添了一点文化气息。

  当然,我们可以说宋朝文化发达,宋人有文化。然而,这种发展背后是否存在一些问题?

  众所周知,宋朝实行崇文抑武政策,文人不仅地位高,而且待遇好。宋太祖玩杯酒释兵权的时候,曾经说过,人生如眨眼,不如多唱歌跳舞,日夜喝酒,一年四季相爱。

  开国皇帝的讲话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宋朝的文化观念向财富、金钱和娱乐等世俗生活价值转变。

  说到元宵节,每个人都沉迷于这个举国欢庆的狂欢之夜。

  宋翔和宋琦兄弟是北宋著名的大臣。宋翔听说他的弟弟宋琦在元宵节“点灯喝醉了”,就派人告诉他,兄弟,你忘了我们在元宵节一起吃饭和努力工作的日子了吗?

  没想到宋祁回答:哥哥,你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在元宵节一起吃饭,一起努力吗?

  言下之意,不是为了今天的荣耀和享乐?

  宋庠(右)、宋祁兄弟。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无论国家对外局势多么不堪,北宋君臣总是利用元宵节来营造和平繁荣的景象。除了上面提到的灯火通明,与人同乐,还有宋人最擅长的好戏——填词。

  宋代有一种词叫元宵词。在元宵词中,歌颂繁荣是文人和医生涌向的写作主题。就连皇帝也直接参与了元宵词的创作。据统计,宋徽宗至少有5首元宵词。

  直到靖康之难发生的前夕,整个国家仍沉浸在盛世的幻觉中。

  这种心理状态的形成与北宋实施的基本国策密切相关。宋太宗曾直言: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内患,就会有外忧,如果没有外忧,就会有内忧。外忧只是边事,可以预防,只有奸邪无状。如果是内患,那就深可怕了。皇帝的心经常需要谨慎。

  这意味着什么?这段话讲述了北宋统治者的治国方针:不以外患为威胁,注重内在统治。直到宋徽宗时期,仍有朝臣写道:“中国,内也;四夷,外也。担心内在的人,本也;担心外在的人,最后。”

  因为“安内”比“熙熙攘攘”更重要,北宋皇帝非常重视元宵节全国嘉年华的功能,以缓解人们的日常怨恨。这也是北宋元宵节在历代最受重视的原因。

  来啊,快乐啊,狂欢啊,繁荣啊,反正有很多时间。

  就这样,朝野在不知不觉中摧毁了即将到来的外族入侵的灾难。

  我们都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当外国人袭来时,北宋甚至连皇帝都被带走了。盛世的毁灭,宋朝的南渡,只有一首未知的悲歌,讲述了过去元宵节嘉年华的不可持续性:

  我真的见过太平。元宵节,说龙灯。四方同奏升平曲,天下无叹息。长月好,天气晴朗。每个人从五夜到天亮。现在,一滴悲伤的眼泪,我讨厌江南过这辈子。

  后来,我们也知道历史悲剧在南宋末年重演。在元宵节庆典上,皇帝和文人对隐藏的灰犀牛事件视而不见,最终导致了亡国的痛苦。

  当年那些人歌颂盛世有多欢快,现在面对现实有多悲惨。

  两宋元宵盛况,到此终成梦一场。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