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道、天师道和五斗米道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五斗米道不受待见?

  什么是正道、天师道和五斗米道?为什么五斗米不受欢迎?以下有趣的历史编辑将为您带来详细的答案。

  众所周知,中国唯一的宗教道教主要分为两个派系:全真道和正道。其中,正道又称天师道、五斗米道、鬼道等。

  然而,在正一教内人士看来,称“天师道”没有问题,而是称“五斗米道”、“鬼道”是不合适的,因为后两者是外界对它的蔑视。

  那么,这些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创教的正确历史开始。

  根据历史记载,天师道是由张陵、张衡、张鲁祖孙三代人创立的。张陵原来是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自称是张良的九世孙。他原本是太学生,后来抛弃了儒家道教。他在汉顺帝时进入蜀国,在鹤鸣山开始了派系。

  据有关道书称,张陵在鹤鸣山被太上老君命令,被誉为“天师”,追求“正一威盟之道”,扫除妖魔,拯救生民。于是蜀国人民皈依了。张天师设立了24治,广收门徒,教育人民。是为了“天师道”。

  “天师道”原本是张陵教团的自称,后来又被称为“正一道”,因为它传播了“正一威盟之道”。可以看出,“正一道”被称为“天师道”,起源于自己。正一道最早被称为天师道。

  天师道的根源原本是中原的“黄老道”。张陵及其弟子将其带入巴蜀后,不可避免地与当地流行的“巫鬼道”发生了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张天师在西川的传说中,以太上老君授剑印和符合鬼兵的战争。

  最后,宗教素质较高的天师道击败了当地的巫鬼道,迫使巫鬼道的巫师们改变门庭,成为天师道的祭酒道民。天师道逐渐在巴蜀扎根,影响了日隆。

  张陵死后,他的儿子张衡行其道,被称为“继承者”;张衡死后,本应由其子张鲁继其位,但巫鬼道乘虚而起,教权落入巴郡巫人张修之手。

  张秀掌权后,重兴巫鬼道,融天师道与巫鬼道融为一体,道官称“鬼吏”,道徒称“鬼卒”,以“三官手书”为人祈祷治病,简化了布道手续和道资,全部收米五斗,因此被称为“五斗米道”(又称“鬼道”)。

  黄巾起义爆发后,张秀还带领他的教众揭竿而起,号称“五斗米师”攻占县县。不久,益州牧刘燕入蜀镇压起义军,招募了张秀的五斗米师,并将张秀封为其他司马。

  再来说说已故继承人张衡的妻子,用道术养生,长相永驻,看起来很年轻;她在刘艳家布道,刘艳悦很漂亮,所以她任命儿子张璐为司马。

  后来,刘燕命令张鲁和其他司马张修率军攻打汉中太守苏固;张鲁和张修掩盖苏固后,张鲁又袭杀了张修,利用他的祖先(张陵)、父亲(张衡)两代人的威望夺回了教权。

  刘燕死后,张鲁独立于汉中,又称天师道,在汉中建立了道教王国。他加强了天师道的正统教义,但他仍然遵循张秀五斗米道的许多旧法律,如收集五斗米,所以社会仍然被称为五斗米道或鬼道。

  张鲁政权以政教合一为特色,占领巴蜀近30年。后来,在曹操军队的压力下,张鲁向曹魏投降,崇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在曹操的要求下,张鲁率领大量道教人民向北迁移,天师道也传播到北部和中原腹地。

  张鲁的弟弟张伟拒绝降曹,战死;张鲁的儿子张盛拒绝封杀,隐居江西龙虎山修道。张盛以“正经”为主要经典,尊张陵为祖先,正式成立正经。

  在了解了这段历史之后,我们也明白,无论是天师道、五斗米道还是鬼道,都是正道的前身,无论多少,都与正道有着渊源关系。只是后世道书试图美化“三张”(张陵、张衡、张鲁),尽一切可能掩饰张修,因为后者既是篡夺教师,又是叛逆(起义)。

  “五斗米道”、被称为“鬼道”,自然也不受欢迎!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