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最佳风景区 鄂伦春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

  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

  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鄂伦春自治旗,诺敏河与毕拉河流域中上游,大兴安岭东麓,隶属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木管局毕拉河林业局。公园总面积22081公顷,森林覆盖率75.3%,自然景观丰富。

  达尔滨湖方圆15平方公里,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湖底10多米,椭圆形,是古代火山喷发的熔岩堵塞谷形成的堰塞湖。湖四周环山,层叠叠。黑石拉子,棕石拉子,奇峰突兀,纹理斐然,红、黄、棕、绿等五颜六色的火焰石。湖边奇石参差不齐,奇石上覆盖着苔藓,断裂的石缝里覆盖着花草。湖面四周是浓密的原始森林,湖面四周是粉红色、浅红色的水浮莲花,白色的菱角花,湖面有时鱼跃。野鸡、鱼鹰、鸿雁、乌鸡、松鸡、啄木鸟、丹顶鹤、白天鹅盘旋在湖面和森林中。林海中的“天然公园”被称为达尔滨湖。

  四方山天池位于毕拉河林业局西北30多公里处,海拔933.4米,被称为“大兴安岭巨魁”。山顶东西长500多米,南北宽300多米,火山喷发形成方形。山顶平坦,森林茂密。山上有一个天然湖泊——“天池”,由泉水和雨水汇聚。“天池”水色碧绿幽深,四周是蜂窝状礁石,是火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高耸石墙,像一堵石墙。爬上四方山,远眺远方,仿佛群山在低首朝拜。

  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建于1998年,位于鄂伦春自治旗南部诺敏镇,是毕拉河林业局建设区,距鄂伦春自治旗首都阿里河镇265公里,是约9万年前爆发的扎文火山地质遗迹。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面积约2.2万公顷,由四个景点组成:达尔滨罗、大兴安岭唯一的峡谷——神指峡、石海滩地和四方山天池,被称为林海中的“天然花园”。每年5月,兴安杜鹃遍山遍野,绿树、红花、石海、白雪构成鄂伦春奇特的自然景观,让游客留连忘返。

  据研究,在古代,它曾经是一片原始的海洋,科学上被称为蒙古海槽。在石炭纪末,由于地壳的剧烈变化,海陆交互地层、海底运动、强褶皱和海水全部退出。地层断裂和火山的持续喷发使该地区的地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玄武岩溢出。经过持续的夷平剥蚀,今天的地形逐渐形成。

  达尔滨鄂伦春语的意思是“广阔的湖面”。达尔滨湖是火山喷发后熔岩在山谷中堵塞形成的堰塞湖。达尔滨湖面积0.55平方公里,海拔437米,湖长3.4公里,宽1.5公里。达尔滨湖岸有餐厅、酒店、游轮、钓鱼等娱乐设施。这是夏天玩水的好地方。如果你幸运的话,你也可以看到野鸭、龙、鸡和其他珍惜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野生动物。希望美丽的达尔滨湖能给你带来一生的好运!

  库图尔其广场

  库图尔是鄂伦春语,意思是“有福有吉”。库图尔其广场建于2006年7月,占地面积153600平方米。北距大祥瑞寺2公里,西距嘎仙洞5公里,南距团结抗日战争纪念碑,民俗村0.5公里,1公里。它是鄂伦春自治旗首都阿里河旅游景点链的核心环节。它包括东门牌楼、图腾柱、阿尼尔雕像、浮雕墙等四个组成部分。

  门楼的风格和建筑风格,既有东欧巴比伦风格的城堡风格,又有长城箭楼的风格。篝火节永久性场地的核心部分是圆形图案,圆心半径180米,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整体地面采用青灰色大理石,采用棕红色云水卷和火焰图案。九根威严耸立的汉白玉柱上镶嵌着鄂伦春民族信仰崇拜的青铜铸件图腾。向西望去,沿着九级台阶爬上台阶,是五座象征鄂伦春古民居的仙人柱浮雕墙。墙的两侧还镶嵌着他们信仰的神偶,雕刻着鄂伦春民族昨天的历史,今天的奋斗和对未来的憧憬。

  篝火节期间,一堆最大的篝火燃放在中央会场浮雕墙前,供领导、客人和受人尊敬的民族跳舞和唱歌。在台阶的外面,还有八堆篝火供游客唱歌、跳舞和娱乐。

  浮雕墙两侧是鄂伦春民族中古代传说中的阿尼尔雕像群。雕像两侧各有一盏无尽的灯。站在讲台两侧的电子显示屏为32平方米。庆祝活动可现场广播,播放字幕及相关信息。

  团结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是王明贵、陈雷等11位抗日士兵为纪念鄂伦春民族英雄盖山、义尔格程、廷宝、伦布列、抗日联盟而建立的纪念碑;它是鄂伦春自治旗革命的传统教育基地,供游客缅怀和鼓舞人心。

  纪念碑高22.2米,基础高3.8米,纪念碑高3.8米,纪念碑宽4.2米,占地5.700平方米。碑文是前黑龙江省省长、省委书记、中央顾委员陈磊的墨宝。

  1941年7月,东北抗日联盟第三路军三支队王明贵部在嫩江流域毕拉河地区活动,与鄂伦春族佐领盖山相遇。在与王明贵的交往和启发下,他们意气相投,心气相通。按照江湖规矩,焚草为香,结拜为兄弟,每人一份名谱。盖山年长,排名第一,王明贵和陈雷分别排名第七和第十。他们是三支队的支队长和政委。在战斗中,抗联与盖山的猎民同胞形成了深厚的友谊。猎民兄弟为抗联掩护伤员,藏军需物资,传递情报;抗联士兵给猎民粮食、药品和枪支弹药。

  篝火节的永久性场地和纪念碑场地是天园的设计,九根玉柱和五面浮雕墙与宗教文化的尊重相一致;九层台阶和佛教的九层意义。九根玉柱不仅像古代武士的头盔,而且像游牧民族毡房的柱冠,表明它曾经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安静的后院”,是北方民族在中原的诞生地,也是鄂伦春民族思想和信心的反映。

  白银纳鄂伦春民族风情园

  鄂伦春是中国五小民族之一,原属库玛尔路,建于1893年。鄂伦春族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 游猎于东北边境,地理环境熟悉,勇敢善战,清朝经济被朝廷征服。

  1950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鄂族人下山定居,结束了他们的狩猎生活。受到平等待遇 ,民族经济的发展。

  鄂伦春民族性格粗犷,能歌善舞,待人热情好客。对于远方的客人,他们都穿上了自己的民族节日 盛装,燃起篝火,载歌载舞。游客来到鄂乡,与鄂族兄弟共进篝火晚餐,吃着“手把肉”,住着“ 仙人柱”,观赏民族歌舞,欣赏北方少数民族的淳朴风情。他们还将拿出传统的手工艺品— —精美的桦皮制品供您欣赏和购买。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