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饮食文化 壮族各色各样的饮食礼俗是什么

  饮食习俗是人们在饮食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礼仪。它是礼物最外在的表达形式之一,也是严格规范下的主导活动之一。汉代经济学大师董仲舒说:“好色不礼貌,饮食不礼貌,争论混乱。”与其他民族一样,壮族在长期的饮食生活中也形成了一套丰富多彩的饮食习俗。

  (一)日常饮食习俗

  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比,壮族深受汉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尊老爱幼、上下有序、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在壮族的日常饮食习俗中得到了体现。比如吃饭的时候,老人往往会受到特别的尊重。给老人吃饭时,用双手从老人的侧背递碗;饭后,把茶或清水递给老人漱口。壮族认为鸡鸭心肝营养丰富,胸尾肥嫩。所以人吃鸡鸭的时候,要把心、肝、胸、尾留给老人。另一个例子是,壮族在吃饭时经常分桌吃饭,以免违反“男女不亲”的古训。餐桌席位也有严格的规定。父母和妻子坐在正确的位置,孩子坐在旁边,儿媳坐在下面。

  (二)待客饮食习俗

  壮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这在古代文献中得到了广泛的反映。比如明代匡露的《赤雅》卷上载:“人到家,不问知不知不知道,往往有动物,喝,久敬不衰。清代闵叙《粤述》载:“(客)到,鸡小米礼待十足。民国《上林县志》载道:“亲友偶乐临存,虽然处境不宽,也要杯酒联欢,以尽主人之友;假如远客来了,钱洽就更加殷挚了。“龙州地区的壮族有“空桌留客”的习俗。“也就是说,家里有游客,主人是酒和蔬菜,在大厅里摆好餐桌和餐具,说他们已经约好了客人吃饭,客人不能拒绝。如果客人坚持要走,他们会扫主人的脸。“在许多地方,壮族村的任何客人都被视为整个村庄的客人。通常有几个人轮流请他们吃饭。客人应该轮流吃饭。不吃饭的人是不礼貌的。只有每个家庭都尝了一点,才算领情,尽了礼。壮族宴客时,要让老客人和贵客与主人坐在正确的位置。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