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族住什么房子 基诺族人最喜欢住竹楼

  基诺人喜欢在山顶上盖房子,山林茂密,山势平缓。几十户人家是一个村庄。从远处看,在阴凉的深处,竹楼躺在山上,炊烟袅袅,幽静,给人一种神奇、迷离、朴素、原始的感觉。

  基诺屋是用竹木和茅草建造的“干栏”竹楼。竹楼由木架支撑,粗木为梁柱,榫为架,无金属连接。地板和四壁铺竹片,屋顶覆盖茅草。覆盖前,将茅草编成草排。无数的草排相互重叠,然后放在屋顶上,可以防雨隔热。竹楼上层住人,下层无四壁,用于堆放工具、物品和牲畜栖息地。竹楼前后有两个晒台,前晒台与楼梯口相连,后晒台是晒衣纺织的地方。女人生孩子的时候要搬到晒台上,产后干净的时候要搬进客厅的火池边坐月子。

  楼上用竹栅栏隔开,里屋按人口分成几间卧室,外屋为“客厅”、厨房、餐厅。“客厅”中间有一米见方的火池,三块锅桩石三脚立状。火池上挂着竹笼,放着食物。火池和锅桩是家里的神圣之物。当家人从劳动中回来或来访时,他们坐在火池周围,喝茶、聊天、讨论家务和安排生产。

  以上竹楼的结构是父系家庭成员的住所,从五六人到十几人不等。据说在20世纪40年代国民党军队进山烧毁之前,巴亚等许多村庄都有五六十人的父系家庭。几代人在一个男性父母的领导下集体劳动吃大锅饭。

  然而,亚诺寨的长竹楼(又称大房子)与上述竹楼不同。父系氏族的几代人住在大楼里。竹楼距地面约1米,一般宽约10米,长约27米、8米。前后有两扇门。进入前门右侧的第一个房间是大房子父母的房间,两边是小家庭的房间。房间中央的走廊是一个长方形的平台,高约一英尺,石头边缘。舞台上有几个火池。第一个火池是象征家长制家庭公社的总火池,每个小家庭的火池依次排列。火塘两侧是对应各个火塘的小家庭的住宅,有几个小家庭就有几个火塘。大房子里还有一个客房,用来招待每个小火池的亲戚朋友,主人在客房里招待客人吃饭。各火塘祭鬼用的鸡在楼梯边的晒台上杀,祭鬼的鸡要给大房子的父母几块肉和一些汤。

  虽然这种大房子里也有男性父母,但每个小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经济,独立消费。

  传说基诺山的竹楼是按照孔明帽子的风格建造的。这实际上是一种误传。竹楼屋脊两端装饰着茅草扎的耳环花。一般来说,人们的竹楼有六个装饰品,即每个屋顶上有一个,两个斜边有一个。村里的“七老家”(即卓生、卓巴、盛努、巴努、扣普楼、乃厄、达在)装饰了十个,即每个屋顶上有一个,两边有两个斜边。竹楼装饰着耳环花,不仅能让人认识到其主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还能让人联想起来。如果你从远处看竹楼的侧面,三角形的竹栅栏山墙上装饰着鲜花,就像一个戴着三角形帽子的基诺妇女,耳朵里插着芳香的花朵,凝视着远方。

  据说竹楼上的这种装饰象征着父母的灵魂。父母死后必须把它拿下来,这意味着父母去世了。当他们有了新父母,他们可以在建造新房子后重新装修。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