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袁绍不盲目发动官渡之战,他能最终击败曹操吗?

  东汉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发生在官渡(今河南郑州中牟县东北)的战争,是袁绍和曹操分裂势力之间的决战,也是东汉三大著名战役之一。袁绍用全国力量打击曹操,但曹操以弱势战胜强势,打败了袁绍。袁绍只有800多人骑回河北,越来越直,无法与曹操竞争。

  正因为如此,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基础。以历史为镜子,我们可以知道如何改变。历史已经发生,不可改变,但它并没有阻止人们反复思考和假设历史。有人建议,如果袁绍听取田峰的建议,他不会选择发动官渡之战,而是选择精力充沛。他能拖垮曹操,改变历史吗?

  分析当时的情况:《三国志》、《资治通鉴》明确记载,官渡之战袁绍“精兵10万,战马万匹”。曹操总兵力7万人,直接参加官渡战役的军队3万多人。曹操显然处于劣势。曹操身边有:张辽、徐晃、夏侯敦、曹洪等。袁绍身边有:张合、高览、淳于琼、韩猛、蒋奇等。曹操谋士有:荀子、苟攸、贾诩、刘烨等。袁绍有:田丰、郁授、逢纪、许攸、郭图、审配等。都是足智多谋的人。在粮草方面,曹军粮草少,袁绍粮草充足。

  袁绍在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要发动官渡之战,看来袁绍胜利在望。但他的谋士田丰认为这是不可行的,在他看来:

  曹兵虽少,战斗力强,难以快速取胜,宜长期持之以恒;地理优势,拒绝危险,坚持,休息,再努力进取;时机成熟,乘虚迭出,骚扰河南,声东击西;敌人累了,我就互相帮助。不到两年,我就坐下来克服;今舍庙胜利,取功一战。如果不如志,我会后悔的。曹操擅长用兵,变化无常,人数少,不容小觑。长期坚持总比现在好。凭借山岭黄河的坚固,将军拥有四个州的人马,外联英雄豪杰,内部农耕备战。然后选择精锐部队,分为奇兵,乘虚而入,袭击河南。敌人救了右边,我攻击了它的左边;敌人救了左边,我攻击了它的右边,使敌人疲惫不堪,人们不能满足于这个职业,我们不累,但对方很困。

  不到三年,安坐就能战胜敌人。现在,我们想通过一场战争来决定成败,而不是在庙里稳操胜券的策略。如果我们不能如愿以偿,后悔就来不及了。相比之下,田丰的观点明显胜出。既能保住自己的力量,又能消耗对方的力量,可谓一举两得,一举两得。每一个明眼人都会选择听田丰的建议,但袁绍缺却不是那个明眼人——袁绍不听。因为田丰极力劝阻,得罪了袁绍,袁绍认为他败坏了军心,于是把田丰关了起来。于是先发布号召,大举南下。

  后面的故事,正如我们所熟悉的,由于力量的差异,曹操在早期并不顺利。在解决了白马的围攻后,战争进入了一个连续的阶段。曹操几乎失去了坚持的信心,写信给于迅,讨论要退出徐都。于迅回答说,曹操坚持这一点,认为这是成败的关键,永远不会屈服。

  后来,曹操袭击了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然后击败了袁军的主力军。战争的结果是,经过一年多的对抗,曹操的全面胜利结束了。曹操以2万左右的军队出人意料地赢了,打破了10万元。这一例子已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例子。

  曹操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战败忧郁而死。曹操趁机彻底摧毁了袁的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征服了吴桓。到目前为止,战争多次的北方已经实现了统一。

  从以上内容不难看出,袁绍谋士田峰的建议无疑是正确的,而不是与曹操作战。如果袁绍接受田峰的建议,认真遵循实施,积极采取多股部队连续攻击曹操的战术,实现最终拖垮曹操的战略目标。

  这样,袁绍就可以拖垮曹操,实现占领中原的意图。不幸的是,袁绍没有很好地采纳和认真地实施这一建议。此外,他忽视了徐友,后来出现了一种无法控制的情况。一张好牌被彻底打碎了。多遗憾啊。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