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实施的推恩令是怎么回事?与削藩有什么区别?

  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而发布的重要政令,本质上是在县制的基础上改进。下面有趣的历史小边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然后向下看。

  我们熟悉历史上的“削藩”。顾名思义,削藩就是削藩王或者削藩王势力。熟悉是因为它经常出现在中国历史上。

  历史上有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削藩,也有几次大规模的削藩。例如,西汉景帝刘启接受了赵错的建议,导致了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然而,这次削藩非常成功,仅用了三个月就平定下来了;明朝建文帝朱云文继位后,也实施了削藩。因此,爆发的“靖难之战”并没有成功,最终导致朱迪夺得王位,朱云文下落不明;最后一次是清朝康熙时期的削藩,也导致了“三藩之乱”。最后,吴三桂、耿忠、尚可喜三个藩王都被消灭了,这也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削藩。此外,唐朝唐宪宗李纯也削藩。

  在古装剧《大汉天子》中,东方朔给了汉武帝刘彻几个妙计,其中之一就是削弱藩王的势力,叫做推恩令。历史上的推恩令怎么了?

  事实上,推恩令和削藩本质上是一样的。目的是遏制或消灭藩王的势力。相比之下,削藩来“武”,推恩令来“文”。汉武帝时期,汉朝仍有几十个藩国。虽然藩王在“七国之乱”时被清理干净,但几十年后,藩王的势力不断壮大。

  为了稳定政府,加强统治,汉武帝决定再次清理当地的藩属国家。然而,鉴于汉景帝时期采用了古典的削藩建议,藩属国家撕裂了与朝廷的对抗。虽然它已经平静了三个月,但它也给朝廷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削藩的风险也很大。

  因此,虽然汉武帝想消灭藩国,但他不想激怒藩国。因此,朝臣主父燕建议汉武帝(历史上推恩令是由主父燕提出的,而不是东方朔)推私恩封诸侯子弟为列侯,这也是“推恩令”名称的由来。推恩令的过程是把诸侯的子弟分封为列侯。这意味着诸侯国可以再次将封地分封给儿子。这样,藩国的数量就越来越多,每个藩国的力量都在减少。后期分离的土地一点一点地“回归”朝廷。

  与削藩相比,推恩令有很多好处。削藩是硬的。直接去掉藩王或者明确削减权力是不可能的。做了多年“土皇帝”的藩王,只要是削藩,政府基本混乱。“推恩令”就是温水煮青蛙,让你一点一点陷入陷阱。

  此外,推恩令比削藩更容易操作,因为古代封藩制一般是长子继承王位,一个人分一个蛋糕,而“推恩令”是让多个儿子分一个蛋糕。长子对自己的蛋糕被兄弟分割非常不满意,但长子只有一个,兄弟一般比长子多,所以一个人肯定不能打败这么多兄弟,所以自然更多的人支持“蛋糕分割”,这也是“推动命令”的聪明之处。而在实施“推恩令”时,汉武帝落下了好名声,不动兵马也削弱了各国的势力,可谓一举两得。

  本质上,“削藩”和“推恩令”都是以皇帝收回权力为目的,但表现形式不同。削藩简单粗暴,更适合朝廷势力远大于藩王的情况。比如清朝处理三藩之乱,清朝基本不伤活力。推恩令适合藩王数量多,实力强,去除藩王也不迫在眉睫。如果明朝建文帝采用汉武帝的“推恩令”,可能会成功,朱迪就没有“清君侧”的借口出兵,明朝的历史也可能被改写。

  削藩制度全靠硬,

  推恩使法绵柔情。

  两者的本质是收权,

  全部玩完驾驭不当。

« 上一篇
下一篇 »